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课文导读《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
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三峡》既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阙.处(quē)襄.陵(xiānɡ)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猿.鸣(yuán)长啸.(xiào)曦.月(xī)急湍.(tuān)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二、词语释义重岩叠障: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襄,漫上。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林寒涧肃: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传,同“啭”,声音婉转。
三、语句解读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动静结合,色彩各异。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作家作品郦道元(?—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⑴A.素湍.(chuǎn)绿潭B.不见曦.(xī)月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⑵A.略无阙.(quē)处B.沿溯.(sù)阻绝C.属.(shǔ)引凄异D.飞漱.(shù)其间()2.为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或:A.或许 B.有人C.有时D.或者或.王命急宣()⑵虽:A.虽然 B.即使C.但是D.而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⑶自:A.如果 B.在C.由D.从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⑷绝:A.断绝 B.极C.阻断D.消失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略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亭午:⑶沿溯..阻绝沿溯:⑷虽乘奔.御风奔:⑸素.湍绿潭素:⑹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4.选出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二、整体感知1.填空题。
⑴《三峡》选自《___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学家。
⑵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描写景物动态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B.绝巘多生怪柏C.回清倒影D.清荣峻茂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三、课内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2.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_____________或季节,中间是_____________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_____________之。
四、拓展阅读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
(在原文中加标点即可)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⑴迳.狼尾滩⑵负.刀牵牛⑶虽.途迳信宿..⑷犹.望见此物⑸相去.二里⑹悉.作人面形3.试把第二段文字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
(用波浪线标出)5.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得名的原因。
☆新题探密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答案:B☆写作小练笔生活里,每天几乎都弥满绿意。
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
同样地,如果没有——请以“如果没有……”为题接着写下去,字数200字以上。
☆作文素材积累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参考答案一、1.⑴A(应为tuān)⑵C(应为zhǔ) 2.⑴C⑵B⑶DA⑷CD 3.⑴完全没有。
⑵如果正午。
⑶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⑷奔驰的马。
⑸白色。
⑹几声。
4.⑴B⑵A 二、1.⑴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⑵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省略了“水、树、山、草”3.B4.A.×(正面和侧面的表述刚好相反。
) B.√5.表现旅人的哀愁。
三、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3.三峡水流之湍急。
4.清荣峻茂 5.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四、1.……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
……起,……人,……牛,……黄,……高,……回,……宿,……物。
……曰:“……牛,……牛,……暮,……故。
”2.⑴经过;⑵背;⑶即使;住两夜;⑷还;⑸距离;⑹全、都。
3.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
4.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5.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
因此叫做人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