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宁营销案例 PPT课件

李宁营销案例 PPT课件

二、精细型阶段
在2001年至2002年,李宁对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快 速进行了修补,使之进入精细化阶段。
三、专业型阶段
2003年2月,李宁公司与效力英超埃弗顿队的中国全员 签约,开始致力于专业足球的开发和推广。其后聘期了许 多体育明星代言通过电视广告。
6
创立发展阶段总结
1、以他的名字命名产品,提高了 产品知名度;
作者:纪怀宝
1
课程小目录
2
人物简介
3
李宁标志
LI NING
4
李宁公司创立与发展1
1990年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 李宁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 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 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 种赛事,所以李宁公司没有输在起跑 线上。
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 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2、舒适、轻盈、外观大方; 3、消费者对李宁品牌印象:
积极向上、有潜力、中 国特色、认同感;酷、 时尚、国际感等;
8
李宁产品策划
1、产品由原先的单一产品发展到现在运动服装、鞋 、配件等,实现多样化。 2、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拥有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 销网络,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全国范围内ERP 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 3、广告语在不断变化,而且LOGO和耐克的相似,采取 相似策略。 4、目标人群:年龄在14—28岁之间,学生为主,大中 城市。真正购买的是18—45岁的人群,居住在二级城市。
3、品牌定位不知道在哪?急着在国际上挑 战耐克和阿迪达斯,一方面又难舍国内中 低端消费群体提供的驱动力,李宁过去几 年在品牌定位上陷入纠结。
4、李宁的“山寨版”的影响。 5、行业普遍面临压力,随着其他制造商低
价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带来的影响。
14
我们的建议
我们认为,跨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渠道网 络的建立和品 牌的重塑,李宁不仅要继续加大 赞助参与国际赛事的力度并通过此过程扩张渠 道和进行品 牌形象的宣传和塑造,另外在品牌 重塑上,一定要注意弱化李宁本人的形象,在渠 道网络 的建立上可以适当借鉴耐克经验,坚持 李宁特色发展路线。
一年内5高管离职,业界普遍猜测,年内两次出现较大人事变动 可能与李宁“品牌重塑”不甚成功有关。
13
李宁品牌重塑失败的原因
李宁为什么转型失败了呢?
1、一年内5高管离职,业界普遍猜测,年内 两次出现较大人事变动可能与李宁“品牌 重塑”不甚成功有关。
2、品牌策略不定,喊出“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的新口号,品牌、 营销、设计、质量等方面都还没有做得足 够好的时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宁就在去年提出了十年内 成为全球五大运动品牌之一的目标。
11
李宁品牌重塑的过程
2010年6月30日,李宁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更换新Logo 和Slogan,新的Logo更抽象化,运用了“人”形创意,耳熟能详的 “一切皆有可能”也变成了英文“Make the change”。
短短几天内,这个话题成为业内人士和各层次消费者的谈资。 很多对李宁品牌有深厚感情的人表示不能理解,对于一个中国人 引以为豪的运动品牌,为什么要抛弃掉好不容易塑造出的品牌符 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品牌,人们对它的标识有着特殊而长 久的感情。甚至,不仅仅是广大的受众,就连李宁公司的内部人 员,在拍板之前,也有着激烈的分歧。
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 领先地位,向着国际品牌进发。
2008年,获得“”大奖,赢得广中 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消费者普遍 赞誉。 详细发展历程请看这里
5
李宁公司创立与发展2
一、粗放型阶段
从1990年至2000年间,在这一阶段只是赞助中国代 表团,产品还没有面市,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经营新策略 的先河,但是这一阶段并没有自己的核心定位。
其他详细介绍,请看这里
9
李宁广告语
10
李宁品牌重塑背景
随着1980年代记忆的远 去,李宁这个名字所感召的 一代消费者亦逐渐步入中年, 招商证券最新的报告指出, 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群体年 龄偏大,超过50%的消费者年 龄在35-40岁之间。李宁品牌 急需让自己对80后、90后的 新一代消费者产生粘性——这 使得品牌重塑成为李宁必然 的选择。
2、创业开始就和中国奥委会合作, 为运动员提供服装等;
3、产品的专业化属性,建立服装 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与 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 合作;
4、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 销网络;
5、独特的企业文化,给许多知名企业、 知名体育运动NBA等提供支持;
6、目标分阶段;
7
产品及产品特点
1、种类多包括:运动鞋、 运动服、 体育器具等有 3大类,5000余种;
12
李宁品牌重塑的过程
高管的变化:
从去年以来一直是命运多变,集团高管经历了多次大换班。李宁 公司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向媒体确认了离职的消息。11 月13日,李宁品牌首席产品官徐懋淳也将正式离职,两周内李宁两名 高管相继出走。
中国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困境,同质化现象比较 严重,缺乏不可替代性。
15
结束,休息
Thank you!!!!!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