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1)根据朗读和答题情况当堂按照321三等次打分
(2)作业本(根据完成情况分ABCD四等,分别给予5432分)
(3)写赏析文章(按照优良中差分别给予5432分,并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课外古诗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辛弃疾作为豪放诗人的代表,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人在江山雄伟处,看着滚滚长江水,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心潮澎湃,心绪复杂。本诗放在九上的课外古诗,通过读诗,读出诗词的韵味,品读诗词,品悟诗情。
1、不能播放图片就看课本插图;2、不能播放录音就借手机和蓝牙音箱播放。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南乡子》。同学点评。再读。
2、听音乐朗读。
3、同学再读,说说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三、再读体会
1、所谓“诗言志”,就是诗人、词人在某种情境下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上抒发出来。那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情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首词。即“知人论世”。
幻灯片:辛弃疾介绍。
2、望?——神州大地
幻灯片:《南乡子》写作背景。
3、念——悠悠历史......
师:像这种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的诗,叫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怀古咏史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2.学情分析
同学们能从朗诵中基本了解本诗的意思,但对诗词的朗读吟诵,缺乏一定的技巧与兴趣,以及缺少对诗词内容的挖掘。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本词
2、体会词人的忧国报国情感。
3、了解咏史怀古诗。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一:前两天我们刚了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曾在赤壁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让我们钦佩至极。知道与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豪放词人齐名的人是谁吗?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近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4、想——孙权当年!
幻灯片: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5、叹——南宋政权
四、升华拓展
齐背全词,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的乐声中下课。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背诵,赏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