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案例: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辨析事理的几种方法,懂得如何在文章中写出深刻的思想。

2、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挖掘生活中蕴藏着的深刻内涵。

3、围绕话题,进行写作构思,写一篇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章。

B、过程与方法围绕训练目的,结合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内涵,挖掘丰富的生活和生命过程中蕴藏着的深刻事理,初步地理解深刻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思维过程,认识写作的规律,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最后通过话题引领,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思想水平的文章。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关注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生活,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文章。

2、明确思想是否深刻是衡量作文价值的一把尺子,要力所能及地写出有质量有内涵的文章。

二、课时计划: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写作铺垫,引领学生明确深刻性的要求,并整合思维认训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第二课时结案例剖析,用具体的文章对深刻性进行阐释和说明,并明确写作的话题,进行一些写作前的指导;第三课时,继续推进对话题的认识,对一般的写作思路进行整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具体的写作运思上。

在教学分析和评价上,可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优秀作文进行评述,对话题作文进行总结。

第一课时师: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

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

同学们文章的深刻性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课堂活动一:分组进行讨论,整合组内成员的意见,上台交流。

讨论成果展示:生1:我们认为深刻性就是文章要有内容,言之有物。

尽管文章写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生2:所谓的深刻性,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比如写母爱,一般都可能写成母亲怎样关心和照顾自己,很琐碎,这就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我觉得,写这些很不够,还应刻写母亲生活中所承受的一些重荷,她的期望,和她生活中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很了不起的一些举动。

生3:我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深刻性应刻是说,看问题有一些深度,而且又不很偏颇。

能够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并把理解得很深入,很彻底。

…………师: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定的水平。

但从同学们平时的写作来看,我觉得还是缺乏深刻性。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具有深刻内容的。

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中,又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有丰富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有沉重的教训,也有值得我们追求并且令人自豪的生活理想和人格魅力,诸如此类,都有深刻性的本质内涵。

那么,如何才能写得深刻呢?课堂活动二、以“明天”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以内),阐述你对明天的看法。

同学们不必拘泥于一般的看法,可以推陈出新,写出独特的见解。

(学生思考并写作,教师巡视,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课堂交流:生1:明天是希望的田野。

在今天的土壤里我们耕耘,目的是为了在明天的土壤里获得收获。

明天是我们生命的腾飞,我们将成为栋梁之才。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明天就是我们展示才华的时候,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历史见证。

师:写得很有自信吗!生2:记得电视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有这么一句唱词: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

明天是什么,明天是生命的延续,是我们逐渐衰老的时候,明天我们会长大,也会象今天一样,一事无成。

明天也许是光荣和梦想的摇篮,也许是苦难和坎坷的深渊。

师:有那么悲观吗?生3:新闻联播上说,再过几十年,我们每个人每月可以创造一千多美元的价值。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家乡就富裕多了。

因此我说,明天是幸福的开始,明天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刻,明天虽然和今天一样,有风霜雨雪,有阴晴圆缺,但明天的生活一定比今天精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

师:很有前瞻性吗!…………师: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明天就是今天的延续,今天的故事,明天还会接着上演,我们还会拿着老船票,登上明天的客船。

这样说,生活似乎很平淡,其实不然。

哲学上不是讲吗,不能把一些东西看死,事物是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明天会有许多新的事物出现,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加丰富多彩。

试想,古人能想像我们今天的生活吗?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有的就很有新意,也有一定的深刻性。

这是因为,明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憧憬,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希望。

人的生活历程不一样,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思想上有不同的见解这也很正常。

但看一个事物,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用比较的方法去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们的思维就不会停止在一般认识的层面上,就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写文章时,要写出深刻的东西。

那么,深刻到底指什么呢?又如何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呢?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观点要深入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新颖的东西。

高考作文评分十分注重立意。

那此立意高远,见解深刻的精警之作总是备受青睐。

反之,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常常被打入冷宫。

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我以为同学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思相源自于生活。

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其实,思想之根、之源,在于生活。

因此,我们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在,这样才能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

此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情、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二、要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的思维过程也有踪有寻的。

一方面,我们要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写作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那么,在写作运思上,有什么样的方法可循呢?总结一下写作运思的过程,这样几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思维要有穿透力,只有对各种生活现象追因究果,才能抓住生活的本质。

认识一个事物时,多想一想,让思维发散,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大到小,由此及彼,将事物的认识向纵深开掘了,认识就会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如唐《琐忆》就是由小到大的典范。

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写出了鲁迅的伟在人格。

(2)善于比较。

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比较。

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比较是将认识引向深刻的重要思维方法。

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前洞与后洞,就用了比较,正是基于这样的比较,作者才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的深刻论述。

其三、积累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语言素材。

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经常性地有意搜集这此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用心体会,日久天长,思想上就会有惊人的突破。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过深思熟虑的文章,想必定是深刻的吧。

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儿,想必大有对深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光有这些认识还是不能写出具有深刻性的文章,还要经常性地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给大家留一个作业,续写一段文字,深入阐述事物的内涵。

要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小到挖一口井,大到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种精神,是绝对不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如何将文章写得深刻一些。

给大家提出了一建议。

下课时,让大家写一段文字,对持之以恒这个道理进行深入的论述,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准备,上台交流。

)生1: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

《劝学》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积少成多,才能形成丰厚的学识。

而要积少成多,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绝对做不成的。

师:引用得很好,有说服力。

生2: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风雨的洗礼。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

这些挫折,是我们生活和事业中的拦路虎,它往往让我们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

但没有风雨,如何见彩虹。

成功往往是经受了意志的磨炼,是经过了一番拼搏和努力才得到的。

这样说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半途而废,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我们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师:语言形象,逻辑性强。

生3:历史上但凡成就伟业的人,都经历了奋斗的艰辛。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一路上舟车劳顿,甚到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效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可吃,随从的弟子有的饿得站不起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试想,没有坚韧不拨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执着,孔子能成为至圣吗?持之以恒,的确是成就自己的一剂良药。

师:事例典型,有说服力。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思想文化的积累,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是能够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文章。

下面老师就结合高考一篇满分作文的分析,让大家认识一下思想深刻的文章的独特魅力。

高考例文:放飞孩子湖南某考生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

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

这人想不出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部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将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历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

上学嘛,有父母接送,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衣服的袋子……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

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

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