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2018(1)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2018(1)
经 1947年6月 1949年1月 政治政策的 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经济运用
军 1949年成立 1955年成立 标志着两极
事
“北约” “华约”
对峙格局 正式形成
概念
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按照雅尔 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 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国际关系 体制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 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 抗为特点的格局。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当今世界
• 必修一
• 必修二
• 专题九 当今 • 专题八 当 世界政治格局 今世界经济
的多极化趋势 的全球化趋势
• 一、美苏争锋 • 一、二战后资
• 二、新兴力量的 本主义世界经
崛起
济体系的形成
• 三、多极化趋势 • 二、当今世界
的加强
经济区域集团
化的发展
• 三、经济全球 化的世界
• 必修三
• 专题八 19世纪 以来的文学艺术
•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 术化发展迅速,陆海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控制自动化、 信息化
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
加强与欧盟关系,牵制美国
全方位外交 强硬措施反对分裂(车臣) (叶利钦 协调独联体各国关系 1993-99) 发展与亚太国家关系
联系 中国 外交
务实政策 改组政府,强化中央权力 (普金 反对分裂 2000年) 采取一系列务实措施
设问:日本在二战后先后制定了哪些合乎 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必修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实行 “统制经济体制”战略,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 统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国内角度:
1.政治制度: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 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 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为日本经济恢复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济制度和政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制定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二战后初期,政 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 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 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 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3.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采取低姿态,坚持以日美关系 为基轴,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4.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8分)
两极 新兴力量 多极化 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3)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4)“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5)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6)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7)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阅读课前提示)
世界政治 格局
冷战:泛指美苏为首两大阵营 间除了“热战”以外的一切敌
主要表现
对行动。(见P155“知识链接”)
1.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2.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3.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 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 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 ,每一缔约国……应单独会同其它缔约国采取 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必修1(P166):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 必修2(P154):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在世 界格局日益多极化的今天,欧洲联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 着重要影响。
“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1.形成:P167最后一段 2.表现: (1)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 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 单边主义。 (2)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各 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 系民主化的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挪
华约成员国
威
英
丹
国
麦
联民
邦主德德法国来自国瑞士国
波兰
苏联
西班牙 阿 设问:该历史地图可以尔 巴 尼 亚 作为北土约耳 其 成立时的地图吗?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1947年6月 马歇尔计划 1947年9月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过程 b
1945 1946 1947.3 1947.6 1947.9 1949 1955
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过程(重要史实和概念)
领 美国
苏联
域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进程
政 治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1947年9月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标志冷战正 式开始和两 极对峙出现
• 四、与时俱进的 文学艺术
• “20世纪世界文 化最主要的特征 是各民族文化之 间的融合交流和 与时俱进。... 世界文化更积极 地朝着多元化方 向发展”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 弹危机” b (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系发展的影响 c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1.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1992年9月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作为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3. 1990-1997年,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连续 七次挫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 案。 4.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世界经济 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竭力保 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危机恶化做出贡献)
必修1(P165):1991.12.签署《...》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 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 策的政治实体。 必修2(P153):1991.12.签署《...》从而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 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课前提示:欧共体由一个 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 域合作组织) 1993.11.《...》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正式生效,标志欧洲联盟成立。
1961 不结盟运动 兴起
1 9 9 2
1951 1958 1967 1973 1975 1 1 1 2 9990 9990 1392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到欧盟
欧盟成立的原因、标志和影响 c
必修1(P165):两极格局终结后,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 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 必修2(P153):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在诸多 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
1949年1月 经互会 1949年4月 北约成立 1949年9月 联邦德国成立 1949年10月 民主德国成立 1954年10月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55年5月 华约成立 (民主德国是缔约国之一)
1945年的德国 1948年的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及其首都柏 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美国力图分 裂德国,把联邦德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苏 联采取对抗措施,于1948年封锁西柏林。美国 利用“柏林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渲染战争气 氛,策划建立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
出现 多极化趋势
(西欧、日本、中国、广大发展中国
家)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终结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加强 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
,但由于“一超多
强”局面的存在,呈曲折发展态势。
多元解读经济发展或停滞之原因 经济发展(或停滞)原因—— 政治前提:国际格局、国内政局、路线方针政策 (如经济制度、经济政策、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等)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
力(量2竞)赛学,术还界要力和苏图联对的美成苏就冷竞战赛作……出没辩有证苏评联价的。空既间计 划强,调美了国人美就苏不争可锋能使登世上界月球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 (怎紧免了2样)高张了—评; 世昂根—价又界的据《“美代看大材美国到战价料苏新在的,二冷闻又近 爆,战与半 发指联世”个 。出系界的冷世 既所报。纪 认战道学(》中 为推知8(动双 美识分1方 苏了,)99势 军科概1年均备技括9月力竞的学9敌赛发术日,付展界)避出。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 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 加强日美关系同时,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经济分 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 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方案》,为其 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大门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P164课前提示)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 •新秩序。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美苏为中心)格局形成(取代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两级对 峙开始
经济要素: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教育因素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整合必修一、二和其他教材)
国际角度:
1.国内外政治局势相对和平;
2.经济全球化趋势;
3.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4.美国扶植。如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美国还向日本 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 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朝鲜战争促使 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 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