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一、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基因转录过程中,与mRNA序列相同的DNA链称为编码链(有意义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反义链)。
二、简述RNA转录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在基因表达过程中,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除了T→U之外)的RNA
单链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2、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
模板识别——RNA聚合酶与DNA启动子结合;
转录起始——结合处DNA解链形成转录泡,形成第一个核苷酸键;
通过启动子——从转录起始到形成9个核苷酸短链;
转录延伸——RNA聚合酶释放σ因子,新生RNA链不断延长;
转录终止——出现终止子,RNA聚合酶及新生RNA链解离释放。
三、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有哪些组成成分?各个亚基的作用如何?
亚基亚基数组分功能
α 2 核心酶核心酶组装,启动子识别
β 1 核心酶
β和β’共同形成RNA合成的催化中心β’ 1 核心酶
ω 1 核心酶未知
σ 1 即σ因子,参与形成全酶模板链的选择,转录的起始
四、什么是封闭复合物、开放复合物以及三元复合物?
1、转录中DNA模板的识别阶段,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启动子并与之可逆性结合,形
成封闭复合物,此时DNA链仍处于双链状态。
2、伴随着DNA构象上的重大变化,RNA聚合酶全酶所结合的DNA序列中有一小段双
链被解开,此时封闭复合物转变为开放复合物。
3、开放复合物与最初的两个NTP相结合,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此时由RNA
聚合酶、DNA和新生RNA短链组成了三元复合物。
五、简述σ因子的作用。
特异的转录起始位点有利于转录的真实性,RNA的合成是在模板DNA的启动子位点上起始的,这个任务靠σ因子完成——只有带σ因子的RNA聚合全酶才能专一地与DNA 的启动子结合,并选择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链。
σ因子的作用在于帮助转录起始,一旦转录开始,它就脱离了起始复合物,而由核心酶负责RNA链的延伸。
六、什么是Pribnow box?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
原核生物中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0区的TATA区,又称为-10区;Pribnow box的保守序列是TATAAT。
(附:功能——RNA聚合酶的σ因子与之特异性结合使转录得以起始。
)
七、什么是上升突变?什么是下降突变?
1、上升突变: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发生的、增强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突变。
(主要是增加Pribnow区共同序列的同一性,例如TATAAT→AATAAT)
2、下降突变: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发生的、减弱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突变。
八、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1、半衰期:原核生物mRNA半衰期较短,真核生物mRNA半衰期较长。
2、顺反子类型:原核生物mRNA为多顺反子,真核生物mRNA为单顺反子。
3、转录和翻译的关系: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和翻译是偶联的,二者发生在同一细胞
空间中,而且几乎同步进行。
真核生物mRNA需要经过转录后加工转变为成熟mRNA,与蛋白质组成结合体才开始翻译。
4、结构特点:真核生物mRNA具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巴。
原核生物mRNA
没有5’端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
九、大肠杆菌的终止子有哪两大类?请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结构特点。
1、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①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
由其转录的RNA容易形成发卡结构,导致RNA聚合酶的暂停,破坏DNA-RNA杂合
链的结构。
②在终止位点前还有一段4~8个A组成的序列,对应转录产物的3’端为
寡聚U(poly U),该结构特征导致了转录的终止。
③转录终止不依赖ρ因子。
2、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①转录的RNA也有发卡结构,但其后无poly(U)。
②形成
的发卡结构较疏松,结构不稳定。
③转录终止需要ρ因子的参与。
④与不依赖ρ因
子的终止相同的是,终止信号存在于新生RNA链,而非DNA链。
十、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以用作蛋白质合成的
模板?
1、5’端加上“帽子”;
2、3’端酶切后加上poly(A)尾巴;
3、RNA剪接:将mRNA前体上的内含子序列切除,再将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序列连接
起来,成为可译框架。
4、碱基修饰:mRNA分子内部常含有N6-甲基腺苷,是由甲基化酶催化,在转录后加
工修饰产生的。
十一、简述I、II类内含子的剪接特点。
1、I类内含子的剪接主要是两个转酯反应,即磷酸二酯键的转移:①第一个转酯反应
由一个游离的鸟苷或鸟苷酸介导,其3’-OH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
切开内含子;②第二个转酯反应,切口上游外显子暴露的3’-OH攻击内含子3’端的
磷酸二酯键,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2、II类内含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rRNA基因中。
转酯反应不需要
游离鸟苷或鸟苷酸,而是由内含子本身的3’端腺苷酸2’-OH攻击其5’端的磷酸二酯
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形成套索结构,再由上游外显子的游离3’-OH攻击内含子
3’端磷酸二酯键,内含子被完全切开,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十二、什么是RNA编辑?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1、某些RNA(特别是前体mRNA)经过插入、删除或取代某些核苷酸残基等加工方式,
其序列发生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改变,称为RNA
编辑。
2、生物学意义
a)校正作用:某些基因突变丢失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RNA编辑得以恢复;
b)调控翻译:通过构建或去除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c)扩充遗传信息:使基因产物获得新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十三、核酶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1、结构特点:具有锤头结构,该结构由三个茎构成,茎区内部由互补碱基构成局部双
链结构,共同包围着11~13个核苷酸构成的催化中心。
2、生物学意义:①核酶是继反转录之后对中心法则的另一项重要修订,证明RNA既
是遗传物质又是酶。
②核酶的发现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许曾经存
在以RNA为基础的原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