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乐清市委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2018年务虚会参考资料)

在乐清市委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2018年务虚会参考资料)

在乐清市委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2018年务虚会参考资料)同志们:这次专门安排两天时间,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主要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今年是我们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当前乐清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专门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乐清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讨论“十二五”期间的若干重大问题,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对于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并形成共识,推动乐清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开好这次理论务虚会,8月下旬,市委办公室根据我和姜市长的意见,专门发出本次会议的预备通知,明确了与会领导的发言议题等有关事项,为会议的召开做好了准备。

两天来,9名(视具体中心发言的人数)领导同志围绕确定的重点议题作了中心发言,其他领导同志也就我市“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战略重点、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思考得比较深,讲得比较透,听了以后很有启发。

可以说,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下面,我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谈三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十一五”时期乐清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十一五”时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要发展指标。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30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18.6亿元,年均增长11.3%,GDP总量连续14年在温州各县(市、区)保持第一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从2006年的37.6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9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17.68亿元,增长到27.2亿元,年均增长16.98%。

县域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从2006年的第18位,提升到2009年的第15位。

二是产业发展具备新实力。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0:62.3:33.7调整为2009年3.5:60.6:35.9。

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向高效型、生态型发展;工业生产总量稳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从2006年的797.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87.92亿元,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县市,同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趋势进一步明显,规模以上企业从2006年1048家增加到2009年1794家,其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5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3家企业成功上市。

扎实推进工业电气转型升级,工业电气产业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名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市高科技企业达46家,(据科技局解释,省厅和温州已不将科技贡献率作为考核依据,故近几年没有统计)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6.81亿元亿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占温州市总量的57.1%,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2009年的贡献率达到了49.5%,特别是旅游业进一步壮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同时景区建设迈出新步伐,雁荡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景区。

三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形象。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从2006年的52%增长到2009年的59%。

明确了“一心两翼”的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完成市域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和滨海新区控规修编,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八纵十横的城市骨干道路网初具雏形,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电网攻坚、楠溪江引供水工程、海涂围垦等工程扎实推进,水、电、地等要素制约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城市防洪工程及综合整治工程、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水处理管网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铁路和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乐清段、104国道乐清段改建、城市中心大道、农村联网公路、山老区联线公路等工程的完成或即将全面完成,使市域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共创建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合格村”104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9个、“全面小康农村社区”4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并顺利通过省级初级阶段生态市验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动富民”攻坚成效显著,9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全部摘帽,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3元,比2006年提高了6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68元,突破万元大关。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市、省级体育强市等,2007和2009年度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

社会民生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及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五年来,我们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工作中呈现出许多亮点和创新举措。

如,大力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温州地区开展空缺职位预告,面向全市共竞争性选拔选拔正科(局)级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以“四化一核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制度基本框架;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科室”和“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机关作风、工作作风逐步改善,为推动乐清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同时,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并出现了一些亮点:像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召开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千人动员大会,城市建设掀起高潮;开展了“百亿投资大攻坚”活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大攻坚大突破的热潮;平安建设趋势较好,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以上这些,都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全面分析“十二五”期间乐清的发展背景,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途径今后一个时期,乐清将处于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凝聚好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既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第一,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乐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乐清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方面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与被追赶城市的差距在缩小。

从自身发展来看,乐清与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持续紧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差别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亟待调节,各种“成长中的烦恼”依然没有较大改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结构分析,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二低一高”。

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09年仅为35.9%,与“十一五”规划中40%的目标差距较大;大企业大集团比重偏低,特别是航空母舰式的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能耗偏高,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的压力极大,2006-2009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只完成五年目标的75%,化学需氧量不降反升,比2005年上升5.37%。

从城市化推进角度分析,中心城市规模过小,这是下步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

目前,乐清建成区面积仅为26平方公里,落后于省内较发达的兄弟县市(在全省6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0位),对三产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招商选资、人才引进等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进展缓慢,2009年投资率只有26%,低于温州全市(33%)的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分析,我们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差距还不小。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缺乏足够投入,规划不系统,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共享性较差;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卫生资源相对贫乏,等等。

从社会结构分析,主要存在“两个不适应”。

一是社会保障不适应。

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困难群体总体保障水平还不高。

二是社会服务管理不适应。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加快调整,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同时人口流动性的大大增强,使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服务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总之,我们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看到成绩,以增强信心,又要充分看到问题,以保持清醒,从而摆正位置,扬长补短,谋求新的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认清形势和把握机遇。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把握的好,就将成为乐清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期。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

但是,21世纪初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出现而改变。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文化创意、低碳经济等领域不断出现重大突破,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层出不穷。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是经济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

“十二五”时期,乐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乐清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趋向高级化,并逐步向产业融合型经济转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