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财务分析》课程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财务分析的形式。
答:财务分析的形式包括:
(1)财务分析根据分析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
(2)财务分析根据分析的内容与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
(3)财务分析根据分析的方法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财务分析从分析资料角度划分,可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内部报表分析。
2.财务分析中运用行业标准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答:财务分析中运用行业标准的限制条件有:
(1)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可比的。
例如,同是石油行业的两个企业,一个可能从市场购买原油生产石油产品;另一公司则从开采、生产、提炼到销售石油产品为一体,这两个公司的经营就是不可比的。
(2)一些大的公司现在往往跨行业经营,公司的不同经营业务可能有着不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这时用行业统一标准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
(3)应用行业标准还受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的限制,同行业企业如果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也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例如,由于库存材料物资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不仅可能影响存货的价值,而且可能影响成本的水平。
3.如何评价资产负债表变动的几种类型?
答:第一,负债变动型的主要特征及评价。
第二,追加投资变动型的主要特征及评价。
第三,经营变动型的主要特征及评价。
第四,股利分配变动型的主要特征及评价。
4.简述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其关系
答: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缴纳税款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5.财务分析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
答:(1)发现企业发展的趋势及规律
(2)为财务预警,帮助企业及时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依据
(3)为正确做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4)为编制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控制提供资料
(5)为评估企业价值奠定基础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构建的理论基础。
答:会计分析是指通过对会计灵活性的确认,评价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揭示企业会计信息反映其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
通过会计分析,可以知道企业会计数字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
第一,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是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构建的主导
第二,财务活动与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构建的基础
第三,财务效率与财务结果是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构建的支柱
2.说明在我国正确计算经济利润或EVA应注意的问题。
答:
EVA一般译为附加经济价值。
它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
个指标或一种方法。
所谓"全面"和"真正"是指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利润相对比而言的。
会计上计算的企业最终利润是指税后利润,而附加经济价值原理则认为,税后利润并没全面、真正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盈利或价值,因为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
所谓附加经济价值是指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后的余额,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附加经济价值=税后利润-资本费用
其中:税后利润=营业利润-所得税额
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
其中: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上述公式从西方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使用这个公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上式的税后利润是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额后的余额;而我国现行制度中的税后利润则是指利润总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
第二、上式中的营业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即营业利润中包括利息费用在内,而我国现行制度中的营业利润却不包括利息费用在内,利润总额中也不含利息。
第三、上式中的总资本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含义,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总资产,而不是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资本)中的资本含义。
第四、上式中的平均资本费用率是以资本(或股本)费用率和负债费用率为基数以资本构成率和负债构成率为权数的一个加权平均数,正确确定资本(或股本)费用率及负债费用率是计算平均资本费用率的关键。
三、案例分析题 (共35分)
1.上实发展(20分)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实发展,600748)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业务涉及房地产、高新技术、金融投资、工业投资、现代农业和国内贸易等。
上实发展以房地产为主,属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面临宏观调控及行业整合不断加快的严峻形势下,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房地产宏观调控手段进一步趋紧的市场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持续、平稳地推进公司的经营发展,公司积极寻找优质项目资源,强化资本运作,加大并购力度,不断整合、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益。
如果企业保持2004年既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不变,其2005年的营业收入实际增长率应该等于可持续增长率4.58%。
然而企业2005年的营业收入实际增长率为123.78%,是可持续增长率的27倍。
要求回答:
1.如此高速增长,企业是如何实现的呢?
答:①效率改进促进企业经济高速增长。
企业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改善和劳动力技能的提高。
一方面,随着企业的经济体制从僵化的集权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种生产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或经济领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增强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保证了企业经济高速增长。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持续、平稳地推进公司的经营发展,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寻找优质项目资源,强化资本运作,总资产周转率逐年增长,加大了并购力度,不断整合、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益。
2.保持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吗?
答:2004年-2006年房价呈现全线上涨,2006年转为维持在高位运行、稳中有降的调整态势,楼市告别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实现可持续增长。
2.北亚实业(15分)
2009年4月7日,中国证监会对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高管刘贵亭等人下达了市场禁入判决书。
2007年5月25日,公司就因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被实施暂停上市,一直未能复牌,如今已面临退市风险。
1995年上市以来9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68%,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分别报出2.58亿、2.63亿和12.92亿的巨额亏损。
经查实,北亚实业1998年至2003年共报告运输业务收入73 944.91万元,其中通过虚构未实际发生的业务虚增收入67 217.56万元。
根据北亚实业的财务报表,1998-2003年间,共实现净利润4.81亿元,这期间共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62亿元,净利润的含金量仅为13%。
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结合分析单位:元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被人们比作利润的测谎仪。
净利润的含金量过低,属于典型的纸面富贵,这种富贵往往难以为继。
要求回答:
1.净利润持续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能产生哪些结果?北亚实业属于第哪种情况。
2.如果企业无法持续产生充足的经营现金流量,结果会怎样?
答:1)净利润来自利润表,是根据“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计算而来,也就是利润表的设计原理。
净利润是已经扣除了各项非付现费用的,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
净利润持续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因为北亚实业(集团)通过虚构未实际发生的业务虚增收入。
净利润持续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收账款减少,说明企业账款回收尚可,企业应注意预防过度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链,及时清理库存,检查是否由于自行提高利润率导致的存货积压,通过降低利润以扩大销售,尽快回笼资金。
一家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时增长,应收账款却在下降。
看起来有悖常理。
另外各项现金净流量均为负,存货还增长了30%。
似乎是这家企业的经营遇到了困难。
2)如果企业无法持续产生充足的经营现金流量,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