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
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
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
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
调节功
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分为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溶菌酶:主要由吞噬细胞产生,且泪腺、唾液腺也可产生溶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