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商业中心地下室三轴围护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4年5月22日目 录、工程概况 ................................................................. 1 .......... 、编制依据 ................................................................. 2 ..........五、质量保证措施 六、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 9 ...... 七、 施工进度表 ...................................................................................... .12工程概况1.1 一般概况工程名称:临湖商业中心地下室项目 工程地址:腾飞路、新市路建设单位:苏州市长恒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苏州现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兴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2基坑概况(1) 本工程土 0.000=+3.700,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1.200,图中所标注的相对标高均为米,尺寸以 毫米为单位。
(2) 基坑规模:基坑面积约为15074m 2,周长约538m ;(3) 本工程1#楼地板底标高-5.200m,板厚1.8m ,底板标高-7.00m;2#楼底板顶标高-8.600,底板厚1.5m,3#楼及底板标高-5.200m 底板厚0.4m ,承台后0.8m,承台底标高-6.00m 混凝土垫层厚100mm ,则基坑开挖深度为 1#楼区域5.90m ,2#楼区域为9.00m ,3#楼为4.5m ,地下室周边为 4.90m,集水 坑深1.0m 。
(4) 由于2#楼开挖深度较大 2#楼西侧及北侧采用①650@900mm ,桩长18m 三轴搅拌桩止水,桩顶标 高为-3.200m ,桩底标高为-、施工部署 ................................................................................................................... 2 .................. 四、三轴搅拌桩施工 ......................................................................................................... 3 .................7.21.2m。
1.3周边环境概况基坑北侧红线外7.50~10.0m为现有建筑,中部距水塔7.0m。
基坑西侧红线外5m为新市路,距红线5.5~8.8m分布着电信、雨水、污水管线。
基坑南侧红线外5m为腾飞路,红线距西南角售楼处最近为5m。
基坑东侧为渡村邮政支局。
红线距东山大道边线10m,距红线1.7~3.0m分布着电信、雨水、污水管线。
1.4工程量概况1.7 工程目标工期目标:工期12 天。
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收合格100%,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
二、编制依据2.1 本工程基坑围护图纸和设计技术要求:2.2施工规范及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08-11-99)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202-8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97-2012)三、施工组织3.1、项目管理机构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管理。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管理班子的各职能机构及人员各施其职,职、权、利分明,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目标达到对业主的承诺。
3.2施工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表本工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期需要,1台三轴搅拌桩机施工作业。
计划工期12 天。
3.3施工用电:本工程安排一台三轴搅拌桩机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用电量270KW ,分配电箱由总包从配电房接出。
3.4施工用水现场有一根生活用水管,三轴搅拌桩机后台用水从周边河道索取。
3.5施工道路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及大型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现场需保证一条可以供水泥车正常通行的道路。
四.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4.1三轴搅拌桩工艺流程(详见下图)图1.1.1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4.2三轴搅拌桩施工顺序SMW工法围护桩施工按下图顺序进行,保证墙体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该施工顺序一般适用于N值小于50的地基土,保证水泥土搅拌桩的搭接以及施工设备的垂直度,以达到止水的作用。
SMW搅拌桩施工顺序采用单侧挤压式连接方式。
①650间距为900,具体如图三(①650)所900 ------- 7 - ---- 9004.3障碍物清理三轴搅拌桩用作止水功能,需进行连续施工,故在施工前应对围护施工区域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清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4测量放线根据总包提供坐标基准点、总平面布置图、围护工程施工图。
按图放出桩位控制线,一般以内边线定位,并设立临时控制桩,做好测量复核单,提请总包及监理验收。
4.5开挖沟槽根据基坑围护边线用0.4m3挖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1000X 1200m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土体应及时处理,以保证三轴搅拌桩正常施工。
施工顺序5施工顺序施工顺序4施工顺序一1施工顺序2■450 450 450 450 450■4.6桩机就位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以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桩位定位偏差应小于30mm。
桩底标高误差不大于10c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200。
4.7水泥土配合比特别说明:水泥浆液配比须根据现场试验进行修正,参考配比范围为:水泥:水=1 : 1.6根据围护施工的特点, 水泥土配比的技术要求如下:⑴设计合理的水泥浆液及水灰比,使其确保水泥土强度的同时。
⑵水泥掺入比的设计, 必须确保水泥土强度, 降低土体置换率, 减轻施工时对环境的扰动影响。
⑶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拟订此次三轴搅拌桩的水泥浆液配合比为:①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P42.5级;②水灰比为1.7 (1.5〜1.8之间);③水泥浆比重1.33〜1.29;④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20%,即每立方米搅拌桩体中水泥掺量360kg;⑤桩身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
⑹三轴搅拌桩施工时每班组都须按上海市标准《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制作试块, 自然条件养护28天,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4.8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 采用散装水泥桶盛放水泥, 在开机前按要求进行水泥浆液的搅制。
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
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 小时(初凝时间)。
注浆时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Y型接头从H 口混合注入。
钻进注浆量为额定浆量的70〜80%。
注浆压力:4〜6 MPa,注浆流量:150〜200L/min/每台。
4.9钻进搅拌SMW 工法围护桩桩身采用一次搅拌工艺,水泥和原状土须均匀搅拌,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为注浆搅拌,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为不大于0.8m/min (0.5〜0.8m/min);提升速度为不大于1.0m / min (0.8〜1.0m / min ;;4.10清洗、移位将集料斗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压浆管道及其它所用机具, 根桩的施工。
搅拌桩桩体验收标准见下表表 6 — 3 —序号实测项目检查频率 允许偏差 1水灰比4次/台班符合设计规定水下沉符合设计规定2搅拌桩喷浆速度 重复搅拌 2次/幅符合设计规定泥提升符合设计规定3桩位偏差平行基坑方向1 次 /6m± 20mm桩垂直基坑方向± 20mm 4垂直度 1次/幅< 1/2005成桩深度< 200mm4.11报表记录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求详细、 真实、准确。
每天要求做一组 7.07X 7.07X 7.07cm然后移位再进行下一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并做好原始记录。
参见以下图试块,试样宜取自最后一次搅拌头提升出来的附于钻头边的土,试块制作好后进行编号、记录、养 护,到龄期后由监理单位随机抽取几组送实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不小于I.OMPa 。
4.12施工监测本工程考虑到周边道路、管线,深层搅拌桩施工的挤土效应会对周边道路、管线及房屋产生影 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周围环境进行变形监测4.13工程设备和人员安排4.13.1主要工程设备(工具)配备计划4.13.2劳动力组织安排现场人员组织如下(一班)28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做到信息化施工。
五、质量保证措施5.1、工程质量目标本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力争达到优质工程。
5.2、工程质量责任制为了加强本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明确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强化“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本工程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由项目经理任本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5.3全面推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全面推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切实抓好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用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制度来创造优质工程,把因人的因素对工程所造成的隐患降低到最低。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步骤如下:(1) 由工程项目总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项目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的相关文件、施工图纸,领会工程的特点、要点、难点,了解每个重要、关键施工节点上的措施和解决方案,让每个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底。
(2) 由工程项目总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整个工程按工序进行分解,依据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对工序进行分析,以表格形式罗列出各道工序施工的关键点,以及各关键点上的质量标准、质量测量手段和质量监控方法。
(3) 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对每一个管理岗位制定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奖惩方法。
(4) 在每一道工序开工之前,由工程项目总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工序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将相应的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表格的填写方法和要求进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