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合同总价+工程变更签证模式是最公平、最有效的结算模式

固定合同总价+工程变更签证模式是最公平、最有效的结算模式

主持人:清单在国内已推广了三四年,正逐步成为国内主流的计价模式。但清单并非“一清就灵”,它仅仅是一种计价模式,要想在工程实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体现市场化、公平化、减少争议,仍需要我们造价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筹划、思索、总结。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业主对结算的管理漏洞太多,所以有必要研究一种有效的模式。最近一些业内人士在研究“固定合同总价+工程变更签证”的计价模式,普遍感觉这个模式最接近市场化,也是最公平合理、最有效率的模式,是理想中完美结算模式。该模式不存在算量争议,也没有定额套价争议,杜绝了业主内部腐败。但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实践的案例还比较少。本次沙龙我们准备探讨一下这种模式的优缺点、操作注意事项。好,我们共同做一下探讨。

李先生(某造价咨询公司):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固定总价合同+变更签证”结算是最适合的。它既避免了竣工结算重列清单和修正清单报价清单结算模式的麻烦,也减少了腐败产生的土壤。而且也可以杜绝清单投标时的不平衡报价,而且也使招标方和投标方在投标时慎重报价,风险共担。减少了中间计量很多与变更相关工程量的的中期计量支付。

钱先生(某建设单位):固定总价合同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合同类型,但其前提应该是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工程类型和一份完整可靠的工程量清单(包括清单项目和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是合同的一部分,投标人在投标时不能对招标人或招标人委托的代理机构出具的工程量清单进行随意改动。这样有利于投标人减少算量的风险,使各投标人处在公平的地位;有利于招标人减少评标过程中的工作量,利于对各投标人的报价进行对比分析,避免不合理价格的产生;有利于招标人工程价格数据的积累,方便形成能为日后所用的成果性文件。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人为和客观的不确定因素,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结算模式是合同双方较为容易接受的一种。我们讨论合同模式尽量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出发,毕竟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是实践能否验证理论,就靠我们大家努力了。

安先生(某施工单位):我现在正在做的工程就是采用这种结算模式。这种模式很适合甲乙双方的竣工结算。它免去了结算时施工方无休止地与业主方面红耳赤的口角之争。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将图差(正式施工图时的工程量和投标时的暂定量的差量)调整,再加上变更签证,那就是一套完整的结算。

仇先生(某造价咨询公司):我觉得这种模式只能适用于比较小、比较常规的工程。因为大中型工程中,不可预测的东西太多,如果用固定总价合同的话,对双方来说,风险都太大。就算合同有变更条款,但是如果变更过多的话,也就失去了这种计价模式的意义了。所以,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选用不同的计价模式比较合理。我认为大多数工程比较适合“单价合同+变更签证”模式,这样双方的风险都不大,又能随机应变。

马先生(某施工单位):固定合同总价的前提是中介方必须提供一份相对准确、完善、负责任的工程量清单,不然投标人就惨了,而且也浪费业主的时间。我曾为一个固定合同价工程反复询疑对数。中介方提供了一份质量极低的工程量清单。因我和其他投标人多次询疑对数,中介方就修改了三次工程量清单,盖过三名不同名造价工程师的章。当时我想这样的工程量清单,市场参考价是如何出来的?我认为固定总价或是固定单价等只是一种形式,工程量清单结算的关键是工程量清单在前期招标时的“质量”的好与坏, 它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运作。

庞先生(某建设单位):“固定合同价+变更签证”在工程用的还是比较多的。我认为如果要控制好甲乙双方的风险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量清单量要准确。工程项目内容描述要

详细,在这一基础上得出的工程造价才比较符合实际;(2)变更与现场签证要加强监管。对变更的量要仔细核算,增强签证的真实性;(3)

引入跟踪审计。审计单位参与收集一手资料,同时也对有些签证进行核实。

冯先生(某造价咨询公司):我现在接触到的清单和清单计价规范的本意有不小出入。我觉得按清单规范的话,结算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在单价上不会有什么太大、太多的变化,主要是量上的调整。但是现在不规范的清单组价,把定额也拉了近来,结算时候反而比较麻烦了。

主持人:各位嘉宾都已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固定合同总价+工程变更签证”结算模式可以避免很多的重复工作,减少甲乙双方的纠纷。但要做好,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清单项目内容描述要详细,且应组织现场交底。让现场人员掌握,以便于现场设计变更和签证的把握;(2)合同条款须严密、详尽、清楚,可执行性好。并对现场人员做好合同交底。(3)现场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对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规定制度和流程,并分级授权,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好了,感谢大家本期的参与,如果你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造价难题或有了什么好的话题,欢迎一起来探讨,共同提高。

我不同意固定总价合同的承包模式,在最近两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固定总价合同大行其道,但实施效果又在没有?特别是最近两年,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施工企业所能承担的范围!而建设单位呢!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根本很难接受按实调价的要求!随之带来很大的社会弊端!作为标底或者是拦标价的编制又有几个是按照《清单计价规范》要求考虑市场价格风险因素的前提下编制的!即便考虑又考虑了多少?合理低价中标!什么算是合理!怎么养的低价才能中标?都值得我们深思!可以直言不讳的讲从去年到现在,对建筑业来说:几家欢喜几家忧!劳务、材料、机械、资金等等,各方面的困难都最后落在了施工企业的头上!!何其艰难!

清单计价模式的推行,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千万别让低价中标和固定总价(单价)成了开发商的杀手锏,成为施工企业的断头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