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教育集团18——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联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酝酿.(liàng) 黄晕(yùn) 决别(jué) 翻来覆去(fù)B.攲斜(jī) 收敛(liăn) 粗犷(guăng)人声顶沸(dǐng)C.着落(zhuó) 贮蓄(zhù)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ō)D.吝嗇(sè) 静谧(mì) 一雾(chà) 絮絮叨叨(dāo)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颜回品德高尚,安于贫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
B.橘子洲公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真是美不胜收....。
C听到快递小哥的声音,我急忙跑到窗边,喜出望外....,发现网购的篮球服如期而至了。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若不耕,秋无所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系列程序,学生会主席的人选顺利产生。
B.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视野。
C.通过参加这次义卖活动,使我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强者,关键在于不断战胜自我。
4. 给下列句子排序,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②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③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和红海贯通起来④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⑤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⑥可见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A.④①②⑤③⑥B.①④②⑤③⑥C.④⑤③①②⑥D.①⑤②③④⑥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我国古代以九为阳,农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民间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和登高的习俗。
C.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是小雪。
D.佳佳的同学邀请她去家里做客,她高兴地说:“感谢你的盛情邀请!我一定会大驾光临的!”6.综合运用(6分)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
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同学感情,班级正在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邀你参加!(1)《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可见,古人非常重视交友,那么,你能说出一个有关古人交友的故事吗?试简要叙述内容。
(2分)(2)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请撰写一则简单的自我介绍。
(姓名请用xxx代替,不出现真实校名,50 字左右。
) (2分)(3)古人云: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意思是,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你认为青少年交友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2 分)①②7.古诗文默写(5分)(1)曹操《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出了诗人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3)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8.名著阅读(5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收集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中。
(2)选段刻画了“父亲” 的性格特点,本文理性的批判了封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的束缚,我们本学期所学的鲁迅先生的散文《》中也体现了这一主题。
二、阅读(共44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题至第10题。
商山①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雁⑤满回塘。
[注释]①商山:山名,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②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③槲(hú) :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 :也称“臭橘”,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④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这里指长安。
⑤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9. 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体裁是五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体裁是小令,二者所写的季节相同,表达的情感相似。
B.本诗第一句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
C.诗歌颈联写到颜色鲜红的枳花把晨光中的驿墙照得明丽可爱,巧妙地体现了“早行”之“早”。
D.“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E.“杜陵梦”与“悲故乡”首尾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0.有人认为诗歌的颔联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写景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领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①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
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之门外。
”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②诸人,亦自为也。
”王曰:“魏阼③所以不长。
”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
②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
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匾,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匾,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诚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
③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谢以为..为师矣..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B.太丘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日中不.至/尊君在不.?D.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元方时.年七岁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是( ) (2分)例句:可掷之.门外A.友人惭,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曲肱而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翻译句子(4分)(1)谢送版,使王题之。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4.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请分别指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三峡之秋(方纪)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挺直。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柚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白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一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5.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从文中摘要词语填空),全文随着的推移而转移观察点,并选择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多角度表现三峡之秋的各自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情感。
(3分)16.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仿照第③段结尾,在④、⑤、⑥段中任选一段,也在结尾处写上这样的一句话。
(3分)17.文中第⑥段中划线句子非常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3 分)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别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徐城北①我母亲年轻时曾得到两位文学前辈的提携,并与他們保持着終生友誼。
一位是叶圣陶,另一位是沈从文。
所以,我很小就接触到了太老師沈从文。
②对叶老我一直称“叶爷爷”,因为叶至善比我父母小不了几歩。
但我幼年起就遵命称沈老为“伯伯”,主要因沈老結婚晩,他的两个儿子比我也大不了几岁,小吋候一起玩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