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原理、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或: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4.〖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辨证的联系观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①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 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的观点、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二.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反 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
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
三.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 对】: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