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单项选择题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回答1~2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1.D 2.C【解析】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

第2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3.A 4.B【解析】第3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第4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②降水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6.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加剧海岸侵蚀5.B 6.D【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第6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

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

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

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据此完成7~9题。

7.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8.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 B.水资源 C.技术 D.交通9.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B 8.B 9.C【解析】第7题,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岩浆喷出时,降温速度较快,不同矿物难以析出,而侵入过程中压力、温度降低速度较慢,不同的矿物的凝固点不同,降温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的矿物,根据这一原理可知,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第8题,A地区地处副热带海区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并且受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B地区地处30°~40°大陆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而铜矿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因此 A区与B区相比,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第9题,对比出口铜矿和对铜矿深加工再出口:出口铜矿,不利于扩大就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出口铜矿石,能减少因大量冶炼铜矿产生的环境问题,对环境影响较小,降低环境治理的费用。

对铜矿深加工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下图为“钱塘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注入黄海B.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C.新安江大坝下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D.富春江大坝附近河段初冬季节有凌汛现象11.新安江大坝的修建()A.使大坝上游的流域面积显著增加B.使大坝下游干流河段航运里程增加C.提供廉价水电,大力发展钢铁工业D.调节下游水位变化,减少洪涝灾害10.B 11.D【解析】第10题,由图知,钱塘江注入东海;钱塘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新安江大坝下游河段地势低平,落差小,水流平缓;富春江全年没有结冰现象,也没有凌汛现象。

第11题,新安江大坝修建,大坝上游的流域面积没有变化;大坝修建使大坝上游干流河段航运里程增加;新安江大坝修建可以提供廉价水电,但新安江附近没有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不利于发展钢铁工业;大坝修建可以通过水库调节下游水位,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曾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流域出露岩层多含钾岩石。

1972年后罗布泊完全干涸,却在地势较低的北部发现了特大的地下液体钾盐矿。

目前罗布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罗北基地)。

为了方便开采钾盐资源,人们将富含钾盐的卤水从地下抽取上来,然后沿着输水渠在地表低地汇集,在罗布泊北部重现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美丽盐湖。

(1)说明罗布泊北部地下特大液体钾盐矿的形成过程。

(2)简析重现的盐湖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3)分析在罗布泊附近开采钾盐矿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

(4)有人认为面积广阔罗布泊水面新景观需要长期存在。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罗布泊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出露岩层风化强烈;风化物中的钾盐易被径流溶解,并被径流携带注入湖泊,在地势较低的罗布泊北部地区富积并下渗;当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在地表形成露水,露水下渗补充蒸发的水份(或答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渗入地下),维持地下水量平衡。

(2)水域重现,地表比热容变大,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3)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温差大,沙漠广布,施工环境差;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4)赞同:水面新景观长期存在有利于钾盐矿的开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美化当地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赞同:钾盐矿为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枯竭后不再需要保持水面;地处荒漠腹地(边远地区),维护美丽湖泊成本高;人口少,生活成本高。

【解析】第(1)题,罗布泊北部地下特大液体钾盐矿是出露岩层经风化,风化物中的钾盐被径流溶解并被径流携带注入湖泊,在地势较低的罗布泊北部地区富积形成的。

第(2)题,湖泊对地方小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由于水域比热容变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第(3)题,罗布泊附近开采钾盐矿需要克服沙漠地区干旱淡水、温差大、施工环境差、劳动力缺乏等不利条件。

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赞同的理由是水面新景观长期存在有利于钾盐矿的开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美化当地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赞同的理由是钾盐矿为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枯竭后不再需要保持水面;地处荒漠腹地,维护美丽湖泊成本高,人口少,生活成本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图7)是欧洲最长河流,发源于东欧平原上的瓦尔代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688千米,落差256米,河水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是俄罗斯工业、农业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俄罗斯在伏尔加河上修建了众多的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395亿千瓦小时(度)。

同时,还修建了佚尔加一顿河、伏尔加一波罗的海等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黑海和白海(北冰洋)航运联为一体。

表2和图8分别为图7中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和建电站前相对流量季节变化图。

(1)说出①、②两地的植被类型。

(2)说出与①地比较,②地主汛期在时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简述伏尔加河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①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温带针阔混交林或亚寒带针叶林),②地为温带荒漠(或荒漠草原)。

(2)差异:②地主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

原因: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地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早),汛期开始早;②地位于河流下游,汛期除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中、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汛期长。

(3)发电站提供充足电力,促进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和工农业发展;修建的水库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和农业灌溉;水库和运河的修建,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河海联运。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①地的气候资料分析可知,最冷月气温低于0℃,最高温度在18℃左右,属于温带地区,该地的年降水总量大于400毫米,适于落叶阔叶林生长,而②地一月最冷月气温低于0℃,7月温度高于25℃,全年降水总量196毫米,降水条件不适于森林生长,故为温带荒漠。

第(2)题,由上右图相对流量可以看出,②地的主汛期在4、5月份,而①地主汛期为5、6、7月,故主汛期②地比①地开始早,结束晚,且汛期长。

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且②地纬度低,位于河流下游,除了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中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汛期长。

第(3)题,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利用主要考虑对发电、防洪、灌溉以及航运方面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