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此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效地缓解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④各自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易地育肥”对草场建设的意义在于( )①为产粮区提供大量畜力②减缓对草场的压力③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④为产粮区提供充足的有机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图示发展模式能充分发挥中部和西部的优势。

第2题,“易地育肥”在牧区或产犊区充分利用当地草场条件,以放牧方式饲养母牛、繁殖犊牛,犊牛断奶后,立即或者养到1岁后转移到精料条件较好的农区进行短期强度育肥,然后出售或屠宰。

对草场来说可以减缓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答案:1.B 2.B3.(2013·山东文综,1~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第3~4题。

ab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第3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

故选C项。

第4题,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Ⅰ对应曲线③,阶段Ⅱ对应曲线②,阶段Ⅲ对应曲线①。

答案:3.C 4.C5.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

据图完成第5~7题。

5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广大B.政策支持C.科技进步D.劳动力廉价6图中产棉区Ⅰ与Ⅱ相比,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A.耕地面积大B.热量条件好C.光照条件好D.机械化水平高7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解析:第5题,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是在“新疆大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取得的。

第6题,产棉区Ⅰ与Ⅱ相比,产棉区Ⅰ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第7题,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充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品质,提高单产。

答案:5.B 6.C 7.A8. 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

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

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第8~9题。

8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9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和离心力均呈负相关;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正相关;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前期离心力变速快,后期集聚力变速快。

第9题,M区反映相同的贸易自由化程度离心力大于集聚力,表示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因此A项正确。

答案:8.A 9.A10.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状况统计表,完成第10~11题。

10关于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2011年经济发展的比较,正确的是( )A.贵州发展水平最低,增长速度较快B.“两湖”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实力最强C.重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条件最好D.上海经济增长最慢,人均GDP降低11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经济增长快,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B.中部地带经济实力强,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C.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小,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贫乏D.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主要原因是承接产业转移解析:第10题,据题意可知,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贵州GDP最低且增长速度较快。

第11题,东部地带经济发展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部地带经济实力比东部地带差;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大;现阶段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

答案:10.A 11.D12.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13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14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解析:第12题,①为西气东输资源调配路线,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

第13题,据图可知,②资源调配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调水沿途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引水;调水源头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调水路线不会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第14题,③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可以改善输入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12.D 13.C 14.A15.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

结合上图,完成第15~16题。

15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甲B.乙C.丙D.丁16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A.甲→丁B.乙→丁C.丙→甲D.甲→乙解析:第15题,“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8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A项正确。

第16题,读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占80%,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可作为产业转入国;丙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约占30%,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约占52%,应为发达国家,可作为产业转出国。

故C项正确。

答案:15.A 16.C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7~18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17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C.含沙量小D.无凌汛现象18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解决资源供求矛盾②消除城乡差别③提高环境的承载力④优化产业结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7题,图示的黄河河段位于华北地区,受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故该河段的汛期也主要出现在7、8月份;该河段最冷月气温低于0 ℃,又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该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

第18题,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还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17.B 18.C19.读下表,完成第19~20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时期20世纪90年代前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19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20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解析:制鞋、家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属于高科技产业。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一方面是利用祖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廉价的土地,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因此随着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答案:19.A 20.C二、综合题(共50分)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

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

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

长2 200千米。

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第聂伯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三:第聂伯河相关资料(见表1、表2)。

表1河段划分上游中游下游分界点基辅札波罗热入海口(赫尔松附近) 多年平均径流量1 380m3/s1 670 m3/s表2流量分配春季夏秋冬季比例61% 24%15%(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聂伯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形成较多降水,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以降雪为主,夏秋降水较少;空间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2)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处东欧平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