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着”是多音字,读“zhuó”时表穿(衣);接触到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下落;公共用语,表示命令的语气。
读“zháo”时表义接触,接上;感受,受到,燃烧,亦指灯发光;人睡: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读“zhāo”时含义为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放搁进去;应答声,表示同意。
读“zhe”时含义为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表示程度深;表示祈使;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
“着落”意为下落、来源,应读“zhuó”。
“不屑一顾”的“屑”,属于易误读字,应读“xiè”。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A【解析】“争辫”应为“争辩”。
C.“珠光宝器”应为“珠光宝气”。
D.“婉惜”应为“惋惜”。
【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C【解析】A.计日可待:等待的时日屈指可数。
形容为时不远。
也指盼望殷切。
B.妙趣横生:指充满了美妙的情趣、意味。
多用于称赞人的谈吐或文学、艺术作品。
C.一技之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应该指人,此处用来指“电视塔”,使用对象不当。
D.风和日丽:微风柔和阳光明媚。
形容天气晴好。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答案】D【解析】A.否定失当,应为“谁都不能否认这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主语残缺,应在“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前加上“这些公园”。
C.搭配不当“增进了”与“桥梁”不搭配,应将“增进了”改成“搭建了”。
【考点】辨析、修改病句。
5.【答案】A【解析】B.用语不当,“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换来的”。
此处是送学生参加中考,不合语境。
C.用语无礼,“你没带耳朵啊”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对人无礼。
不符合服务人员的身份。
D.“多此一举”指“多余的、不必要的事”,多用于贬义。
对于同学的提醒,应该表示感谢,此处用“多此一举”,不尊重同学。
【考点】语言表达得体。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辨析词义、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还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6.【答案】D【解析】解题步骤一般都为:一、审清题目要求,读懂上下文;二、比较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寻找答案;三、把选中的答案带人原文检验是否通顺。
本题根据内容的对应关系,即可找到答案。
“良师益友”与③句中“故人”相对应;“心生安宁”与②句中“内心澄澈”相对应;“怡情养颜”与①句中“琢颜如玉”相对应。
故选D项。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7.【答案】C【解析】“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错,应改为“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考点】文学常识。
8.【答案】A【解析】考生要熟知《骆驼祥子》《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这四部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细节。
解答时需要结合日常的阅读积累,得出答案。
“他”指的不是“刘四爷”,而是“曹先生”。
【考点】名著阅读。
9.【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梳理全文中与“中国结”相关的重要语句,文中第一段最后提到“在清代……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D项中“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与原文不符。
【考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10.【答案】C【考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方法、顺序等。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仔细核对,把各个选项带入文本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分析。
“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错误,画线句只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答案】B【解析】A.说法过于绝对,中国结是我国传统文的象征,但并非“唯一”。
C.概念错误,组合技法不是“利用线头并行”,而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
D.范围扩大,原文“对所有华人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强调的是文化意义的“家”,即民族归属感,并非实指“家庭”。
【考点】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12.【答案】B【解析】解答时,要联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意象赏析。
“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错误,上阕用“边声连角”“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考点】对诗词的分析。
【诗歌鉴赏】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上片写景,开篇第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后又写“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之景。
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既表现出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13.【答案】D【解析】A.道路/方法。
B.石头/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dàn)。
C.太阳/名词作状语,每天。
D.都是“源头”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4.【答案】B【解析】A.副词,大约/副词,可以、能够。
B.都为代词,指“……”的人”。
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D.副词,就/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5.【答案】C【解析】“作者顿感菜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错误,对升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写露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境。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6.【答案】(1)(溪岸)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事隐时现。
或:(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文言文译文一】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轻快敏捷,好像在和它游玩,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环绕包围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了。
17.【答案】(1)喜爱,喜欢。
(2)连词,就【解析】“好”为一词多义,读“hǎo”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hào”时作动词,表示“喜欢”。
此处作动词,是“喜欢”的意思。
“则”是连词,表示顺承、转折、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
此处为顺承关系,应翻译成“就”。
【考点】理解文育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8.【答案】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19.【答案】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
【解析】根据文中“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可知原因。
根据文中“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可知启示。
作答时要从表现上升到道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译文二】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野兽,(他)在家就愧对家人,在外就愧对朋友乡里邻居。
思考他之所以打不到猎物是因为狗不好。
(他)想要得到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办法。
于是(他)回家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就家庭富有,家庭富有就有办法得到好狗。
有了好狗就经常得到野兽,(他)狩猎获得的野兽,常常超过其他人。
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20.【答案】(1)草色入帘青(2)温故而知新(3)关山度若飞(4)会挽雕弓如满月(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1.【答案】(1)示例一: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线价值取向。
担当家庭重担的人,可以演绎精彩人生;担当国家重担的人,必将流芳千古。
新时代需要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示例二: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责任意识淡薄,意味着缺乏必要的担当;责任意识强烈,则会高标履职,尽心尽责,积极作为。
让我们挺起胸膛,勇于担责。
示例三:敢于担当是新时代青年必备的素质。
担当的大小,体现出胸怀、勇气和格局的大小;担当决定着事业、未来和前途。
只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示例四:担当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报国至上,谓之担当;南仁东“铸大国重器,探星辰大海”,呕心沥血,谓之担当。
古今成大器者必能担当。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建立论点----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完整议论思路。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
(2)【答案】示例: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鲁国。
曹刿请见献策,庄公察纳雅言,取信于民;曹刿请战,助庄公择天时地利战机,在长勺打败齐国。
【解析】要抓住题目中的提示:简述故事,抓住主要人物----曹刿、鲁庄公。
一定要紧紧围绕“国难面前勇于担当”这个核心进行叙写。
【考点】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连贯、准确。
(3)【答案】示例:①敢说敢做有担当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担当【解析】拟写对联时,要抓住题目要求“围绕活动主题”;注意对联的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句式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考点】拟写对联。
22.【答案】A回忆修屋B守着老屋C爱如屋顶【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每一段找出与修屋相关的关键词,准确定位,结合上下文,用动宾短语的形式概括情节。
【考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
23.【答案】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母亲看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修补屋顶时的极度担忧。
【解析】“站”“一动不动”“仰着头”“瞪着双眼”为动作、神态描写。
“唯恐”“惊扰”可以看出母亲的担心。
【考点】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
24.【答案】示例一:不能,本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交代了父亲盖木屋的经历,内容更加丰富;说明木屋凝聚着父亲一生的心血,寄托着对家人全部的爱。
示例二:能,删去本段后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内容上与第⑥段衔接更紧凑,由修补屋顶自然引出对屋顶的理解感悟;另外,删去后也不能响主旨表达。
【解析】解答这类题要关注语段的位置,开头是引领,行文中间是过渡,文章结尾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