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卷高考真题化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B
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故选B。
2.【解析】
C .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
不符合题意;
.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 不符合题意;.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故 符合题意;.灌装是液体转移,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 。
3.【解析】
A .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 正确;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故 错误;.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故 错误;.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黏度,故 错误;
故选。
4.【解析】
B .甲苯反应生成二甲苯是甲苯的苯环上的氢被甲基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
正
确;
.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 不正确;.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 正确;.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最高,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 正确;
故选 。
5.D
【解析】.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
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
不合题意;
.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 不合题意;
.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 不合题意;.若向④溶液中加入 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
色,故 符合题意;
故选。
6.【解析】C
两个反应的方程式为:①
② ③。
.从方程式分析,当 恰好和 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小,故 ① 代表滴加 时的变化曲线,故
正确;
. 点时加入 进行反应 ②,溶液中含有 ,故 正确;. 点 ① 曲线为 ,②曲线为
和
,因为
浓度相同但 ② 中 浓度大于 ① 中 浓度,所以溶液中的 浓度不相同,故 错
误;. 点为 和
完全沉淀, 点为
溶液,溶液显中性,故
正确;故选 。
7.【解析】B
根据实验一的实验现象可判断出 作阳极, 作阴极,、 处的电极反应均为
, 处的电极反应为
,由于 的颜色较浅,短时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 处变红”,说明有 生成,则发
生了电极反应 ;“局部褪色”说明在该电极上 放
电生成了
,反应为。
实验二中每个铜珠的左侧作阳极,右侧作阴极,其中铜珠的左侧铜放电变成铜离子,铜离子移动到
处,在
处放电变成铜析出。
.、 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
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剩余造成的,故
正确;
. 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溶液中的 和 同时放电,故 错误;
. 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 ,故 正确;
.实验一中,
形成电解池,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面为不同的电极), 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
的一面为阳极(
的背面),相当于电镀,即 上有铜析出,故
正确;
故选 。
二、非选择题
8.(1)
(2)(3)
(4)(5)(6)
(7)
(1)(2)(3)(4)(5)
【解析】浓硫酸和浓硝酸碳碳双键、酯基加聚反应根据高分子 的结构和
的分子式为 ,可以推出, 为对硝基苯甲
醇,那么 应该为甲苯, 为对硝基甲苯, 为一氯甲基对硝基苯,
的
结构简式为。
甲苯和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对硝基甲苯,所以试剂 为浓硫酸和浓
硝酸。
反应③是一氯甲基对硝基苯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苯
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高分子 结构式,再结合 的分子式可以推出 的结构式为
,所含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酯基。
(6)(7) 应该是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一个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反应④是加聚反应。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和水可以直接加成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发生已知条件中的
反应既可以使碳链增长,再氧化醛基为羧基, 羟基丁醛消去得
丁烯
醛,再氧化即可得 丁烯酸,羧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得物质 ,
合成路线为:。
9.1
2
(1)(2)1
2
(3)(4)1
2
(1)(2)1
(3)【解析】 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本实验条件下,
不能直接还原
;在
和
共同作用下能提高
的去除率
,
将不导电的
转化为可导电
的
,利于电子转移初始
低时,产生的
充足;初始
高时,产生的
不足
还原水体中
的反应原理可知铁作负极。
正极是硝酸根离子还原为铵根离子,该溶液为酸性电解质溶液,结合元素和电荷守恒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从 对 的去除率的影响来看,初始
时去除率低,主要是因为铁离子容易水解为
,同时生成 产率较低,且生成的
不导电,所以
的去除率低。
2
(4)从右图可以看出只加入铁粉和只加入 , 去除率都不及同时加入
铁和亚铁离子硝酸根的去除率高,说明不是应用了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提高的硝酸根的去除率的,而是由于 破坏
生成了四氧化三
铁。
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与
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加入
之所以可
以提高硝酸根离子的转化率主要因为减少了 的生成,生成更多
的四氧化三铁,增强了导电性,另外生成了 ,可以使
增大的速率
减慢,使
的转化率增大。
初始
低时,产生的
充足;初始
高时,产生的
不足
10.(1)
1
2
(2)1
2
(3)(1)1
2
(2)12
(3)【解析】取 中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AB 向
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加热至
,充分溶解后,趁
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固体
根据化学工艺流程可知,过程Ⅰ中,在
催化下,
和
反应生
成 的化学方程式是。
催化剂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i 中
被
氧化为
,则反应ⅱ中
被 还原为
,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证明发生反应ⅰ,则 实验需证明发生反应ii,实验方案为取 中红色溶液少量,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过程Ⅱ脱硫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滤液Ⅰ中含有剩余的
,部分
溶解在滤液 中,所以重复使用的目的是减少
的损失,提高产率,重复利用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增大
浓度对提高脱硫效率没有影响。
根据
的溶解度曲线,提纯粗
的方法为将粗
溶解在
11.
(1)
1
2
(2)
1
2
(3)
(4)
(1)
1
2
(2)
1
2
(3)
【解析】
析出红色固体
和 溶液 ; 在 的作用下, 转化为白色沉淀 , 转化为
、
明显大于 。
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 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实验Ⅰ中 溶液与饱和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沉淀 。
离子方程式为 。
根据 知若沉淀中含有 ,加入稀硫酸会发生
歧化反应生成铜单质,有红色固体生成。
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 、
、
,据此作答,
. 白色沉淀 为硫酸钡,为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试剂 是盐酸酸化的
溶液。
. 证实沉淀中含有 和 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 溶液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有 ,白色沉淀 为硫酸钡,证明含
有 。
根据题意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 ,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
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
和铝离子、氢氧根离子
对比实验,若 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消耗 大:
,若 ,则证明假设Ⅱ成立。
稀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具有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