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象棋(大师)高手对象棋理论的理解与总结(来源于网络)象棋搏杀之道在于攻马和击象(击象包括攻和杀)。
攻马击象擒王构成了象棋搏杀的全程总体的手段和目标。
笔者认为,擒王为目标,车炮为主力,攻马以争先,击象以成杀是象棋战争的总体战略。
开局迅速出动车马炮,中局大多是攻马和攻象。
攻象往往成杀,攻马往往较缓(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
如果在攻马的时候配合中炮击中卒或边卒,获得中路攻势或沉底攻势。
就布局而言,五七炮成为万用布局,即几乎可以对付任何布局,是因为,一路瞄准中路,一路瞄准七路,中路可以瞄准中象和将帅,七路可以瞄准马象。
一般而言,七路炮总能瞄准马象,因为,对方跳边马再飞起同一边的象,则阵形不协调,飞起边马则底象被瞄,飞起象则马被瞄,要么,飞起象后走拐角马,而拐角马极易受车炮的攻击。
(另外,七路炮使得对方补士象时总存在着别扭的感觉,因为补七象三路象被七路炮瞄着,补三象将来炮七平八可将军,当然还是补三象优先,因为补七象被打闷宫的可能性较大,而七路炮平七再平八就是两步棋,一进一出,等于没走,而高手较量,一般不会给两步棋这样的机会。
并且将军并不一定死棋)三七线的重要性也在于此,我方三七线占领了,则对方的三七线马象则受攻。
如果避免马受攻而单提马,则中路防护薄弱。
五八炮进三兵的思想也是这样,炮八进四,如果黑方象三进五,则炮八平三,如象七进五,则炮八平七。
仙人指路对底炮:兵七进一的目的就是活通马,黑方卒底炮就是限制红方上马。
如红方强行走马八进七,黑方卒3进1,这步棋具有强制性,否则卒底炮就失去意义了。
文清大师讲过:在所有的布局中,或多或少都有中炮对都有屏风马的影子(大意)。
宇兵与侍群在其着作《象棋智多星-----21世纪象棋教室》一书中也有对屏风马的类似评论:红方用中炮进攻,黑方跳双马保护中卒,黑方马好像一扇屏风,故称为中炮对屏风马。
综观象棋发展史,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一直占据了布局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屏风马布局是研究其他布局的基础,任何布局的攻守规律,无一不和屏风马布局息息相关,屏风马布局是学习象棋布局的必修课。
因此,鉴于以上专家论述,笔者认为中炮对屏风马布局可作为破解象棋迷宫的“罗塞塔石碑”,所有类型的布局(炮马兵相类布局)都可以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作为分析布局得失的起始参照系。
以上曾说过,五七炮是个万金油,中炮布局中都有它参与,只有为数很少的布局五七炮是吃亏的外,大部分布局它都能应付,因此获得了“先手万用布局”的绰号。
但还有一类布局,先后手都行而没有明显“练门”的布局,那就是屏风马。
我们来看屏风马,在开局阶段,三七路的马不仅具有保护中卒的作用,还有加厚三七路的作用。
此不仅针对车还针对具有穿透力的炮。
因此屏风马中路和三七路皆厚。
而屏风马,马跳三七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或多或少阻止了对方车炮是完全攻击。
即,中路护住了中卒,兼护花心。
三七路加厚,防止对方七路(或三路炮)一路到底或打相叫将,甚或杀象闷宫。
二八路则防停止了车炮沉底。
一九路则防止了边炮打卒偷袭。
四六路亦有所兼顾。
同它相比较的是单提马。
虽然阻止了边炮的偷袭并保护了三七路卒中的一个,中卒也在另一只马的保护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安全。
甚至单提马获得了“七宝连树”的美誉。
但中路有所削弱,边马一侧的三(或七路)有可能禁不住对方弃七(或三)路兵并平炮瞄象的打击。
虽然说子子有根,但没有重点的防御是很脆弱的。
孙子兵法云:无不备者无不寡,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屏风马成为先后手皆宜的超级万用布局,并且成为布局典范并不是纯理论的规定,而是有着其内在的根据。
其次反宫马(反宫马稍一调整就是屏风马),再次是炮局,炮局跳双正马,中路和三七路皆厚,但双相联系链条中断),最后是单提马,三七路一侧较厚,但另一侧和中路较薄。
将帅是自卫,士为核心防御。
象为中层防御。
中卒为外层防御。
三七路马兼外层防御和三七路阻击作用。
车炮为机动力量。
总之,攻马以扩先,攻象以成杀(攻窝心马和攻象腰是比较特殊形式的攻马攻马和攻象)。
马是攻击子,象是防御子,攻马主要是延缓对方的攻击,攻象是撕毁对方的防线。
马是具有极大攻击潜力的棋子。
因此攻马是削弱对方的进攻潜力,对攻王而言,具有间接性,而攻象则具有直接性。
攻马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所有的优势都是通过攻马获得,包括后来的攻象成杀。
攻象具备特殊性。
但大部分猛烈的攻杀都与攻象有关。
这也体现南北风格。
南重攻马,北重攻象。
南方细腻,但细腻棋在时机成熟时也可迅速转化成大刀阔斧的攻杀。
开局迅速出动车马炮,就如同围棋中先下具有最大战略价值的点位,然后逐步逐步依次减少。
反正每一步棋在当前来说都是价值最大。
这就是彭老所说的真先手。
在对方处于进攻状态,而我方处于防御状态时(大体上还是对攻时),如果同时存在攻马和攻象的机会,应当攻马以延缓对方的进攻的速度。
在布局阶段,如果对方炮八平七,如果补象,我方还是走象三进五比较稳妥。
即使已经走了马二进一边马。
因为如果象三进五并且走的是边马,则三路象始终在红方七路炮的威胁之下。
如果边马受到威胁,实在不行还可弃掉它,在其他地方再寻求补偿。
“伤车马炮势弱,伤象则势危”(贾题韬语,见《象棋指归》)保护中卒的马往往还有保护中士和同侧底士的功能。
另外,在一四路,有底士护底士,无底士则可垫将。
这只马往往由另一侧炮来保护。
攻击此马往往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直接兑去此马,二是攻击或兑去保护此马的炮,夺去此马之根。
此马还可能作为二路直车之根,有时兑去此马,用八路直车牵制其二路炮和无根车。
大体而言,护士用车马,护象用车炮(车立于田字另一点可同时护住双象,炮可在另一侧护住象腰)。
马攻象护士,炮护象攻士。
(张强:一炮一般换不来双士)攻马主要针对保护中卒的马,一方面对三七路施加压力的同时,同时企图控制对方的卒林线,对中路也起到了间接的影响。
控制对方的卒林线,具有限制对方马的出击,同时为己方的马的进攻建立桥头阵地。
这对理解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布局有所帮助。
中相还有一些附带功能1,如飞的是三路相,并且跳起的是三路正马,此中相具有暗护此三路马的作用。
倘如对方车攻击此马,此马可以退一(有时可退五,如果此马在七路大概退五是一条最灵活的路径了),然后再退至三路,而后可进四进至士角,相机再跃至相肩。
2,保护三七路卒,3,为巡河炮提供安全点位,以炮来护马相。
4,为三七路炮冒着对方车的火力进行转角机动提供中转站,或者拦截对方车马炮争取较大战场空间做出贡献。
5,使得吃中卒的马再奔卧槽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塞的最短道路减少了四条。
残局阶段,对于车双炮对双车,车双炮若想胜,双士当然重要,但相也不能丢。
因为丢了相,炮在中路就没有了根据地(胡荣华)。
缺象就怕炮来攻,实际上,缺双象不仅怕炮,还怕马。
这是因为缺双象,马可通过三路四五六七路多条路径并且配合其他子力进行卧槽,挂角,钓鱼马等各种攻杀。
在布局阶段,五九炮以攻马为主(实际上,对方也是以攻红方三路弱马进行反击),五八炮以攻象为主兼攻马,五七炮攻马兼攻象,五六炮则攻击力稍弱,无明显较强攻击目标,但有顶马串马塞象腰之功效。
双中炮直接攻击中路,目标单一,近似爆破,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中相位,在此位任何进攻性子力都可以发动攻击距离原位将最近而对方将不能自卫。
有人说,中局多保卒,残局要占中线。
而中象位正处于残局中央枢纽位置。
中局中央枢纽位置是中卒位,是抑制对方马的重要阵地,是红方马过河后发动攻击的中转位置。
需要车做前导先加以占领。
卒林线和河界线是双方中局决战的场所,最重要的还是马的出路问题,因此有“卒林线车守最牢”的说法。
其次是炮击中卒问题。
进占卒林还为残局扫卒做准备。
我们在从起手看。
赵庆阁大师在《楚汉风云》讲棋栏目中,曾讲过,第一手棋不能浪费。
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手棋是战略方针表明棋手将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针或防守方针。
除仙人指路和进马局外,一般起手都表明了对该棋局的态度。
中炮局最为直白,直取中路。
黑方应手也是五花八门,在低手下棋中经常还出现应飞象的,但屏风马最为稳正。
士角炮(炮二平四)其目的不甚明确,但攻守兼备,存在着攻方面可伸炮串打马炮,实际上延缓对进正马方面起到了守的作用。
另外,如果前有车,对方背补士,这一侧无马守护,再配合出帅,炮必换双士。
或有车在前,这一侧有另一沉底车配合,发炮打士,立见杀局。
可进六塞相眼。
守方面可炮4进2顶马,可配合3路兵阻断马的另一进路。
可进一打双车,可进一顶马守住卧槽,在4路原位可守卧槽,退一可守两面卧槽。
保留了飞相的可能性。
对付这一炮二平四的起手,专家讲最好的着法就炮2平5。
实际上,较早的有卒7进1,迫使红方马二进一走边马。
如强行走马二进三,按照贾题韬的说法,黑方应以炮8平7,红方立见窘迫(愚形)。
(本人倾向于走马8进7,好多软件也是这样走的。
因为,黑方走卒7进1,然后再走炮8平7,将来马路就成问题。
要么马8进9,此马必定迟出。
因为马9进8还要一手卒9进1,如进7,在开中局阶段也未必有好的出路;或者马8进6走拐角马,但拐角马正好迎着红方的士角炮。
所以还不如马8进7来得干脆,围棋里讲补棋宜一手补净。
如既补不净,又留有那么多疑问,其本身就不是一手好棋,不知我的讲法妥否,望高手指正)。
现在这一手卒7进1在早期是一步行之有效的着法,但有了炮二平五更好的着法后,已不多见了。
但其基本思想已被飞相局对士角炮应所吸收:相三进五,炮2平4,兵七进一,马2进1。
总之,士角炮目的不那么直接,但用途似也不少,也不攻马或攻象的效用。
再谈仙人指路,前面曾提及,仙人指路进一着三七兵,虽有投石问路的意思,但其最直接的目的却活通马路。
但黑方最有针对性的着法却是炮2平3卒底炮小当头,瞄住马兼瞄象。
如红方强行进马:兵七进一,炮2平3;马八进七,卒3进1,马七进六,卒3进行吃兵,马六进五,象7进5,下一步马8进6攻击此马,如红马退回,则结果是人家马进一步红方自己马退一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另外,人家多一吃了兵的过河卒。
这里仍然围绕的是马的问题。
实际上,反宫马炮8平6的目的也是限制红方马8进7上正马。
在顺炮布局中,贾题韬先生曾提及:可以归结斗顺炮的几个要点:1、以直车应付横车,巡河车的布置,于攻于守,均极关重要。
2、无论防守或进攻,双马正出都比单提马式有力。
3、在相互双马正出的布置中,巡河炮成为系铃解铃的重要手段。
4、夹炮屏风马系顺炮移步换形时易于出现的局面,但有主动整形与被迫整形之分。
5、在一方因换形而撤离当头炮时,另一方应注意挺进中兵、连环夹马的运用。
在这里提到了车马炮,巡河车是防止出现先手天马行空,亦有拦马之用。
双正马护中之用,关键的巡河炮则是用来打马。
在顺炮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布局中好像也存在着黑方攻马以争先的情况。
再谈飞相局,起手飞相,我想是因为,起手架中炮最大的弱点就是双相失去联系。
这也是象棋的魅力所在,给了一方最大攻击力的同时,也给他留了一个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