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脑

端脑


震颤性麻痹 (Parkinson氏病)
舞蹈症
大脑半球的髓质
(1)连合纤维:连接左、 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 维。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 球广泛区域。 (2)联络纤维:联系同 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 维 (3)投射纤维:由联系 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构成,大多 数纤维经过丘脑、尾状核 与豆状核之间,形成的 白 质纤维板,称内囊 。
六层
成人共有130亿个神经原。
大脑皮质分区
Brodmann 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皮质厚度、层数、
及细胞构筑, 把大脑皮质52 个区。
大脑皮质
机能定位 6
4
31 42
主要中枢的位置 大脑皮质形成若干不同的功 中央前回、中 能区,称为 × ( ×中枢。 1.躯体运动中枢 央旁小叶前部) 2.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中 央旁小叶后部) 3. 听觉中枢 (颞横回)
3.通过内囊膝部下行的纤维束是: A.皮质脊髓束 √ B.皮质核束 C.顶枕颞桥束 D.皮质红核束 E.额桥束
4.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 √ A.角回 B.颞上回后部 C.颞横回 D.17区 E.额下回下部
5.右侧中央前回中部损伤可引起: A.左侧半身瘫痪 √ B.左侧上肢瘫痪 C.右侧上肢瘫痪 D.左睑以下面肌瘫痪 E.右睑以下面肌瘫痪
6.听觉中枢位于: A.颞上回 √ B.颞横回 C.角回 D.扣带回 E.中央旁小叶后部
7.胼胝体: A.连合两侧半球旧皮质的纤维构成 √ B.连合两侧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 C.连合同侧半球旧皮质的纤维构成 D.连合同侧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
8.属于大脑基底核的是: A.室旁核 √ B.尾状核 C.视上核 D.齿状核
内囊由于动脉破裂出血而受损,会产生什 么症状,为什么? • 1、症状:出现“三偏”,即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偏盲。 • 2、原因:损伤了皮质脊髓束、丘脑皮 质束、视辐射
1.属于新纹状体的是: A.豆状核与屏状核 B.尾状核与苍白球 C.杏仁核与壳 D.尾状核豆状核 √ E.尾状核和壳
2.内囊位于: A.背侧丘脑与尾状核之间 B.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 C.豆状核、尾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D.豆状核和屏状核之间 E.新纹状体之间
四. 端 脑
授课班级:07级医学班、护理班 授课时间:07年12月20日 授课题目:脑:端脑 教学目的:
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及分叶 2.掌握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中枢的部 位及其功能 3.掌握内囊的概念
课堂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进度:1学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
端 脑
外形和分叶
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 而成。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称侧脑 室,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侧脑室 大脑半球
胼胝体
大 脑
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大脑回 3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下面 上外侧面
内侧面
大 脑
外形和分叶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岛叶。 额叶 中央沟 顶叶 岛叶 顶枕沟 枕叶
9. 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10.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11. 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颞上回后1、侧脑室:
中央部、前角、 后角、下角。 室间孔、脉络 丛
室间孔 侧脑室
豆状核 尾状核
头 体
尾状核
屏状核

豆状核 丘脑

杏仁体
苍白球
2、基底神经核
【边缘叶】
由隔区、扣带回、 海马旁回、钩、
及其深面的海马、 齿状回、颞极 (1 - 7)和 脑 岛前部构成,呈 “C”字形环绕在 胼胝体周围,其 功能与控制调节 内脏活动有关。
2
1
4 7
5 6 3
【边缘系统】
由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的皮质下核团构成。
胼胝体
内囊
内囊前肢
大脑髓质
投射纤维 【内囊 】 是白质纤维板,位 于豆状核、尾状核 和丘脑之间,呈开 口向外的“V”字形 , 属投射纤维。
内 囊 膝 部
内囊后肢 内囊分部
( )
内囊 纤维定位
内囊前肢 内囊膝: 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皮质脊髓束 听辐射 视辐射
试分析内囊 损伤的症状
内囊损伤
位于白质内,靠近脑底。 组成 包括豆状核 、 尾状核
杏仁体、屏状核。
豆状核
神经纤维在核团 内穿行而致切面 呈纹理状。 多 巴 胺
+

功能 尾状核
调节肌张力、 协调随意运动 的皮层下高级 中枢。
苍白球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黑质
肌张力 损伤 表现 腱反射亢进 随意运动减少
表情呆板(面具脸) 不停地重复某种类似 舞蹈动作
外侧沟
颞叶
大脑半球
上外侧面
重要沟回
额上回 中央 前回 中央 后回
1.额叶 中央前回 额上.中.下回 2.顶叶 中央后回 角回
3. 颞叶 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颞横回
角回
大脑半球
重要沟回
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内侧面的延续部分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 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叶后端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等,其功能与控制调节内脏活 动有关。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胼胝体 距状沟 海马旁回 钩

3.视区: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 (17区),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 网膜传来的冲动,即一侧视区管理双眼 对侧半视野。 • 4.听区:颞横回(41、42区) ,每侧听 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纤维。
试述内囊的位置和分部
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层。 可分为三部分: 内囊前脚,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 内囊后脚,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内囊膝,位于内囊前、后脚汇合处。
2
41
4. 视觉中枢 (距状沟上、下)
64
5.内脏活动中枢
边缘叶
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皮质下核团构成边缘系统。
17
大脑皮质语言中枢
8
一般认为,语言中枢在一侧 大脑半球,即善用右手(右 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 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 多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 人在右侧半球。
44,45
22
39
出现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瘫痪(锥体束损伤)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 央辐射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半的同向偏盲 (视辐射损伤)
皮质 核束 皮质脊 髓束
听辐射 视辐射
复习题
• 1、试述躯体运动区位置和特点。躯体感 觉区、视区、听区位置。
(三)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 (1)位置: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2)特点 交叉管理 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运动精 细度程度 2.躯体感觉区 (1)位置: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2)特点 交叉管理 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 感程度
下面:嗅球、嗅束、
嗅球 嗅束
端脑内部结构
1、皮质
皮质 髓质
2、髓质
3、基底神经核
4、侧脑室 基底神经核 侧脑室
大脑皮质
结构 分类
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细胞分层排列 海马,齿状回 嗅脑 三层 三层
原皮质 旧皮质 新皮质
占全部皮质的 96%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层 内颗粒层 节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