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性感冒精品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精品PPT课件

外周血白细胞亦可感染流感病毒,导致 趋化性、吞噬作用及增殖能力的缺陷,使流 感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感染的细菌又进 一步增强病毒的复制。
黏膜损伤和水肿、纤毛细胞 脱落。甚至支气管黏膜上皮广泛脱落,深及基 底层细胞。
病变累及气道越远端,组织的病理反应就 越显著。
1933年,Smith等人从雪貂体内分离 出甲型流感病毒,确定了 流感的病原体。
1982年,我国学者郭元吉等分离出猪的丙型流感病毒。
流 感 病 毒 是 RNA 病 毒,由包膜和核壳 体构成。
病毒颗粒的包 膜表面有两种形态 不一的糖蛋白突起: HA 、 NA , 即 血 凝 素和神经氨酸酶。
它们在流感病毒的感染、复制及扩散、传播、变异机制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
引起中等流行 或局部地区和群 体的小流行。
感染人、猪
一般不发生 显著的变异
主要以散发形式出 现,侵犯婴幼儿, 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5℃1小时、60℃10分钟或煮沸2分钟即被 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可保存数周,在冷冻的肉类和骨髓中可 存活10个月。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存在于口腔、鼻腔和粪便 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有较大的抵抗力。
通过上呼吸道感染播散或经直接吸入到达 肺泡,流感病毒可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 保护反应。 感染2周内即可产生针对 HA的IgM、IgA、IgG抗体。
它们可以阻断流感病毒对宿主细 胞的吸附和穿入,故有中和病毒、阻 止感染的作用。
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 传染性,几乎每年都会在世界某个地区暴 发流行。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Influenza
目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疾病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和甲型 H1N1流感。 这三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同属流行性感 冒病毒,发病机制也相同,只是由于 病毒的致病强度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 同,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所差异。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粘病 毒科(Orthomyxoviridae)。
H1~H3亚型和N1、N2亚型与人流感有关。
H5 和 H7 亚 型 通 常 只 感 染 禽 类 , 其 中 的 一 些 毒 株 ( 以 H5N1、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禽类疾病称高致病性禽 流感(high pathogenic influenza)。
已 明 确 禽类能将上述毒株传染给人(主要为H5N1 、 H9N2、H7N7、H7N2、H7N3),具有启动人类新的流 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
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大多呈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 膜。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在丙烯酰胺-琼脂糖-
尿素凝胶上电泳可得到8个基因片断。
依其外膜血凝素(A)和神经 氨酸酶(N)蛋白的抗原性, 目 前 可 分 为 16 个 H 亚 型 (H1 ~ H16) 和 9 个 N 亚 型 (Nl~N9)。
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足 够大的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 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当人群充分易感时,变异株的攻击就引起疫情暴 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 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流感病毒变异的多样性
近年发现一个新的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感染人类, 来源于猪、禽类和人类的病毒基因片段。
宿主 病毒变异性
临床特征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的比较
甲型
乙型
丙型
人、猪、马、禽类 很容易发生显著的 抗原变异,形成新 的变异株 易在一般人群中造 成暴发流行,或大 流行,有些患者病 情很重。
似仅感染人类
较少发生重大 的变异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有高热、 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 状,但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一)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甲型流感 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 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大都出现于冬季。 乙型流感 常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 群体的小流行。 丙型流感 一般不引起流行,主要为散发, 侵犯婴幼儿。
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 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 亚型。
甲型根据H和N的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H分为 16个亚型(H1~H16),N有9个亚型(N1~N9)。
以甲型流感病毒威胁性最大,可感染人类及不同种 类的动物,包括鸟、马、猪及海洋哺乳动物;而乙型及 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是人类流感的致病原。

H5N1,H7N7,H9N2 中间宿主(次要)
鹌鹑


H5N1,H9N2,H4N6,H7N2 H1N1,H1N2,H3N2,H4N6,H9N2 H4,5,7,9,10; N1,2,4,7

H5N1
H5N3
H9N2
H1-16; N1-9 野鸭
H5N1

斑头雁
H5N1
保存宿主
H5N1 猫
H3N2,H13N9 鲸
H3N2,H4N5,H7N7 海狮
H7N7,H3N8 马
H3N8 狗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流感病毒致病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复 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此外, 甲、乙型流感病毒还可以诱导受感 染的细胞发生凋亡。
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 能在内复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量与疾 病严重程度有关。
流感病毒的变异
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 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HA和NA抗原漂 移(antigenic drift)。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 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频繁发生。
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 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位移 (antigenic shift),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
(抗原转变)
人流感病毒 H3N2
同时感染
中间宿主 (猪)
禽流感病毒 H5N1
人病毒 H5N2
人病毒 H3N1
人病毒 H5N1
禽病毒
H3N2
?
禽病毒 H5N2
禽病毒 H3N1
流感病毒的自然分布及传播途经

H5N1,H9N2 中间宿主(次要)
H1N1,H2N2,H3N2 H9N2
H5N1,H7N7
中间宿主(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