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酶学基础
几个溶菌酶的一级结构
几个溶菌酶的三级结构
Human
Chicken
Phage
全酶和酶的活性中心
在酶分子上,不是全部氨基酸, 而只是少数氨基酸残基与酶的 活性有直接关系的。这些相关 的氨基酸,一般较集中在酶分 子的一个特定区域,这个区域 即 为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 Active center)。 例如,溶菌酶作用的底物,是 细菌细胞壁多糖,但酶分子与 其接触的部位,只有10个左右 的氨基酸残基。就体积而言, 活性中心仅占酶分子的1-2%。 活性中心面积也不到酶分子的 5%。
酶的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1)X-射线衍射法 (2)核磁共振法
(3)电镜三维重构
(4)蛋白质的结构预测
首个获得三维结构的酶溶菌酶 1966, David Chilton Phillips
X-射线衍射法和核磁共振法
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实验证据:在8mol/L尿素存在 下,用巯基乙醇处理天然RNase, 其二硫键全部断裂,肽链松散, 活性全部丧失,但当用透析法 除去尿素、巯基乙醇后,RNase 活力全部恢复,而且复原后产 物其理化性质与天然RNase完全 相同;然而在随机情况下,8个 HS—形成4个—S—S时,应有 105种不同方式,但在复原过程 中,RNase肽链却只选择了其中 一种方式(即与天然构象完全 相同),这说明RNase的一级结 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天然构象。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或基团)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在结构上都具有一些特殊的侧链基 团。如Cys的-SH基、Ser的-OH基、His的咪唑基等。 作为结构残基,如两个疏基之间形成-S-S-键,用以维持酶分 子特定构象。 亲核催化: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中心的-SH对底物的 醛基进行的亲核攻击作用。 结合底物:疏基酶与底物结合有两种方式,较普遍的方式是 酶的-SH与金属离子相联,再通过金属离子与底物结合,如细 胞色素氧化酶通过Cu2+ 作用,亮氨酸氨肽酶通过Mn2+ 作用。 另一种方式是形成共价中间复合物,即以硫脂键形成酰化酶。 结 合 辅 基 ; 细 胞 色 素 c 中 , 血 红 素 与 酶 蛋 白 中 Cys14 、 Cys12的-SH形成硫醚键而结合。
半胱氨酸蛋白酶
活性位点包括1个半胱氨 酸残基(Cys25)和 1个组氨酸残基(His159)
木瓜蛋白酶 Papain
天冬氨酸蛋白酶
活性位点包括两个天冬氨酸残 基(ASP32和ASP215)
胃蛋白酶 (pepsin)
金属蛋白酶
活性位点包括1个锌离子作 为路易斯酸起作用,1个谷 氨酸残基(Glu270)作为 碱起作用。
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整 体。催化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物结合的位置是否 合适,只有结合基团正确地结合底物。提供催化基团发挥作 用的最优构象,才能有效发挥催化作用。也就是说,构成底 物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残基的空间构象,必须既适合于结合底 物,也适合催化底物的反应。 除了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之外,一些结构基团对 维持酶分子的完整和特定的构象起重要作用,也是酶的必需 基团。
酶活性部位的研究方法
1.化学修饰法 2.动力学分析法 3. X-射线晶体衍射法 4.定点突变
化学修饰法
非特异性共价修饰 1.某些酶活性中心含有的活性基团在活 性中心以外不存在或很少,这时可选择某些非特异性试剂 进行修饰。如木瓜蛋白酶有7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6个形 成三对-S-S-键,另一个游离的-SH存在于活性部位,因此 可采用巯基试剂如碘乙酸与之反应,使酶失活。 2. 若某一基团在活性部位存在时表现的活性比在其他部位 时高,可采用此修饰方法。如胰凝乳蛋白酶,共有28个丝 氨酸残基,但若用适量的二异丙基氟磷酸(DIFP)进行修 饰时,只有Ser195被修饰,而其他丝氨酸则无反应。
差示标记
在底物或抑制剂存在下进行化学修饰时,由于它们保护着 蛋白质的活性部位基团,使这些基团不能与试剂作用。然 后将过量的底物或抑制剂除去,所得到的部分修饰的蛋白 质再与含同位素标记的同样试剂作用,结果只有原来被底 物或抑制剂保护的基团是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用这一 方法可直接得到蛋白质发挥功能作用的必需基团。
X-射线晶体衍射法
X-射线晶体衍射法可以对酶的结构提供丰富且细致的信息, 一般可以通过: (1)低温条件下酶和底物复合物 (2)双底物反应只加一种底物或只加辅助因子 (3)酶和底物类似物或抑制剂的复合物 获得酶复合物结构,从而能了解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的相 对位置与实际状态。
丝氨酸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 (chymotrypsin)
酶的活性部位模型假说
锁钥模型假说
锁钥模型假说提出了结合部 位概念。结合部位与底物 之间存在互补的特点,就 像锁和钥匙的关系,因而 造成酶催化反应的很强的 专一性。结合部位是酶的 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活性中心包括催化基团(部位)和底物结合 基团(部位) 。
酶的催化基团
酶 氨基酸 残基数 催化基团及其鉴定方法 His12(碘乙酸) His119(碘乙酸) Glu35(X-射线衍射) Asp52(X-射线衍射)
凝乳蛋白酶
牛胰核糖 核酸酶
124
溶菌酶 129 (鸡卵清)
核糖核酸酶
牛凝乳蛋 白酶A
牛胰蛋白 酶 羧肽酶
O CH2 CH C CHCl NH SO2 N O H2 C CH2 CH C CH2 N N H2 C
+
HN
E
NH SO2
E
CH3 CH3
T P CK
具有不同反应基团的亲和标记试剂
具有不同反应基团的亲和标记试剂
动力学分析法
酶蛋白是含有许多解离基团的两性电解质,pH 改变必然影响到解离基团的解离状态,处于活 性中心基团的解离状态的改变必然影响到酶的 活性。因此,通过研究酶活性与pH关系,可以 推测到与催化直接相关的某些基团的pK值,进 而推测这些基团的作用。
245 238 307
His57(L-苯甲磺酰苯丙氨酰氯 甲酮)Ser195(二异丙基氟磷酸)
His46(L-苯甲磺酰赖氨酰氯甲 酮)Ser193(二异丙基氟磷酸) Glu270(X-射线衍射) Tyr248(X-射线衍射)
溶菌酶
酶的底物结合基团
底物结合基团是指酶活性中 心直接与其底物结合的残基基 团,大多是非极性基团。底物 结合基团的存在是酶分子正确 识别专一性底物的基础,因为 只有与酶活性中心结构(包括 大小、形状、电荷等)相适应 的底物才能与酶结合。底物结 合基团可能不只一个,如羧肽 酶A在催化多肽C-端肽链水 解时,酶活性中心中的 Tyr248 、 Arg145 、 Glu270 及 Zn2+等基团能识别底物并与之 结合
活性中心的特点
1. 活性部位只占酶分子中很小的部分 2. 活性部位为三维实体。活性部位氨基 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 甚至不在一条肽链上,但在空间结构 上相互靠近。因此空间结构破坏酶即 失活。活性中心以外部分可为酶活性 中心提供三维结构。 3. 酶与底物的结构互补是指在酶和底物 结合过程中,相互构象发生一定变化 后才互补。 4. 活性中心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 内。裂缝中为一个疏水微环境,也含 有某些极性氨基酸残基有利于催化, 底物在此裂缝内有效浓度很高。 5.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ES复合物主要靠次 级键: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 相互作用。 6. 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
F. Sanger Insulin 胰岛素 (A21, B30 chains)
1958
二硝基氟苯(DNFB)法
R O2N F NO2 DNFB H
+ + H2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O2N HN NO2 DNP衍生物 O OH + 氨基酸
R
O
CH C
CH C
N-端氨基酸 R HN NO2 DNP-氨基酸
H2O
O2N
CH C
1970年,Edelman为了描述免疫球蛋白(IgG)分子 的构象,提出了结构域的概念。 结构域: 较大蛋白的三级结构往往由几个相对独 立的三维实体构成,这些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
酶的一级结构
构成酶蛋白的20种基本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是酶蛋白的一级结构。组成酶蛋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种类 与其催化的反应性质及酶的来源有关。例如,猪胃蛋白酶, 在酸性很强的胃液中起催化作用,其分子中酸性氨基酸的 数目远大于碱性氨基酸(43:4),这是与其催化的环境 相适应的。 来源不同的功能相似的酶,氨基酸组成相近。但并不相同。 存在生物种间的差异,甚至存在个体、器官、组织间的差 异。例如,植物溶菌酶与动物溶菌酶相比,其分子中脯氨 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非常高。狒狒乳汁溶菌酶与人 溶菌酶的一级结构之间,有几个氨基酸残基不同,狒狒溶 菌酶含精氨酸少,且不含蛋氨酸。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或基团)
7种氨基酸残基出现在活性中心的频率最高,它们是Ser、His、 Cys、Tyr、Asp、Glu和Lys,其次是Arg、Asn、Gln。这些残 基一般是带有极性侧链基团。
酶 a-胰凝乳蛋白酶 胰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B 反丁烯二酸酶 乳酸脱氢酶 葡糖-6-磷酸脱氢酶 L-苹果酸脱氢酶 鸡卵清溶菌酶 核糖核酸酶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Ser195、His57、Ile16、Asp194、 Asp102 Ser183、His46、Asp90 Cys29、His197 Met、His Asp30、Asp53、Lys58、Tyr85、 Arg101、Glu140、Arg171、His195、 Lys250 Lys、His、Tyr(2个) Tyr(至少1个) Asp101、Trp62、Glu35、Asp52 His12、His119、Lys41、Asp121
回顾
1。几种结构
2。一级机构
3。二级结构
4。三级结构
亲和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