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旧城改造规划坊子区旧城改造规划(吉安小区、长宁小区)目录一、现状概况二、规划依据三、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四、规划布局1、规划布局形态2、住宅布局3、公建布局4、道路组织5、环境设计五、竖向综合及市政设施规划六、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一、现状概况长宁小区、吉安小区位于坊子旧城区中心,原火车站以南。
吉安小区规划范围东至南洋街、西至文化街,北至一马路,南至五马路,规划总面积为21.49ha。
长宁小区东至吉安路,西至建材街,南至山东黄金物资公司,北至六马路,规划面积为14.06ha。
由于历史原因,两小区现状住房大都比较破旧,建筑物建设质量差,多为砖瓦平房,少数为二层四层楼房。
道路狭窄,布局杂乱,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市政设施配套不全,居民的居住环境较差。
绿地及公建项目处于空白状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差这些不但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给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改造区内地形比较平坦,相对高差约1米左右。
随着坊子区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区改造已势在必行。
二、规划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号)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潍坊市城市分区规划》(坊子区部分)4、潍坊市各项城市专项、专业规划35、规划管理部门和坊子区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意见6、现状有关基础资料三、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1、注重操作性和实施性的原则。
规划中充分结合旧城改造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片实施,以减少实施的难度。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居民的行为心理和行为轨迹,在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公共配套设施的安排等方面,一切以“人”为中心,尽量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以“环境”为主,软硬件兼顾的原则。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既要搞好住宅建设,同时也要搞好环境建设。
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建筑造型、环境绿化、雕塑小品等一系列城市文化要素,力求创造一个现代化生态花园小区。
4、远近结合、留有余地的原则。
对小区交通停车、环境配套以及单体内部结构等方面既考虑近期建设,又要为长远发展留有充分余地。
5、坚持地方性、可识别性的原则,创造具有地方特4性和识别性鲜明的小区形象,小区内部每个组团采用不同色彩和造型,以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个旧城改造小区,经济效益也是规划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整体上保证科学合理,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小区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小区的容积率,使三大效益较好地结合起来。
四、规划布局(一)吉安小区根据小区的用地现状和坊子区分区规划,考虑到三马路、吉安路、安丘路必须予以保留且满足相应的道路宽度,必须地将小区分成网状结构布局,同时考虑到规划的可操作性,将整个小区划分为八个部分,即一个中心绿地和七个居住组团。
其中专门设一低层组团作为老年居住区。
小区中心绿地位于七个住宅组团的中心,一方面方便居民的活动,另一方面,作为小区的公共客厅和空气清新的绿肺,对整个小区的环境极为有利。
住宅布局主要采用条式住宅,利用几栋住宅共同组合成邻里群的形式,既符合当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又有利于5居民之间的互相交流。
在住宅的单体设计中,除老年居住区组团为3-4层以外,其余都是五层,并且底层为半地下室,顶层为坡屋顶形式,以提高整个小区的景观效果。
住宅选型采用了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
其中建筑面积为65M2左右的占60%,80M2左右的占30%,100M2以上的占10%。
小区设计时,物业管理的概念提前介入设计中,小区中设置统一的物业管理中心,对整个小区实行统一的管理。
其中包括保安、传达、收发等功能。
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做到配套齐全、位置适中。
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幼托结合中心绿地布置。
小学基本保留了原有的三马路小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为标准小学。
在小区的东北部布置一小型农贸市场,主要服务于本小区。
另外,把既能对内服务,又能对外服务的储蓄、邮电、医疗卫生等沿三马路进行布置。
沿三马路两侧是整个小区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地段,因此,主要布置了商业和办公设施。
按照分区规划,在小区东南部设一消防站,为整个坊子区服务。
小区道路主要依据坊子区分区规划组织布局,并根据6分级设置的原则,形成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小路三级道路系统,其中三马路、吉安路、安丘路作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30M、25M,16M。
小区级道路为15M,组团级道路为5—7M,宅前路为3M。
为适应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小区的交通组织力求符合人流车行的轨迹,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以创造符合居住行为的动态交通环境。
小汽车停车位,按每户25%个泊位计算,利用多种方式解决停车问题,以达到节省用地和方便出行,同时尽量减少机动车辆对居民的干扰,停车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利用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的地下空间,设置集中停车场所,小区根据需要分期实施,并且可与人防工程相互结合。
(2)路面局部拓宽,设凹入式停车湾。
(3)利用住宅的消极空间,设地面临时停车场。
自行车与摩托车停车依靠住宅之间的自行车棚和半地下室停车。
小区规划采用“整体环境设计”的手法,确定基本色调为蓝天、白云、绿草坪、淡墙和红坡屋顶。
利用中心绿地、7组团绿地、行道树等共同构成小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面”主要指小区的中心绿地,其中通过绿化、硬地、水面以及雕塑小品等形成整个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每个组团的中心部分分别设置适当规模的小片“点”状绿地,供组团中居民休憩、交通。
同时,规划中还注重对院落中小环境的创造,在宅前屋后布置了大量的小品设施,如座凳、亭架及儿童游戏场,对于沿城市道路的住宅部分后退红线7米以上,可种植一些观赏性的树木或乔木,以减少道路上的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二)长宁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长宁小区的现状条件。
由于在小区西北部现状为一农贸市场(板桥市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意见,将现状市场进行扩大,形成一大型综合性的区级农贸市场,用地面积为2.14ha。
在道路组织上,把由长宁街通往板桥市场的道路予以保留,使其成为一条小区路,并一直向南延伸到城市主干道上,其中位于长宁街与七马路之间的部分规划为步行商业街。
在七马路以南,小区路的西边,布置整个小区的中心绿地,住宅布局采用条式行列形式,由于七马路以南,大部分为地下采空区,考虑到8地面荷载的影响,住宅以四层为主。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结合中心绿地和沿街布置。
考虑到沿七马路现状为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规划中予以保留,沿街主要布置商业用房,形成一条步行商业街。
小区中道路按分级设置的原则,形成小区、组团和宅前三级路网系统。
停车场除在小区中心绿地和住宅消极空间布置以外,还在市场北部设置一集中停车场,以满足市场停车的要求。
人防工程可于中心绿地下的地下车库相互结合,平时地下车库用于停车,战时用于人防。
五、竖向及市政设施规划1、竖向规划根据现状地形图上高程及实测的高程点进行规划,旧城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力求达到挖填方平衡。
道路路面坡度在3‰—20‰之间。
2、市政设施规划市政配套设施有变电站3处,其中长宁小区一个,吉安小区两个;煤气调压站两小区各一个;集中供热站两小区各一个。
两个小区管线综合规划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天然气管、电力线、供热、电讯电缆共计七种。
两9小区市政设施规划同城区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
给水管从长宁街西部引入,主干管管径为φ200,经调查供水量能满足两小区供水需求。
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分片收集后排入在一马路规划的截污干管和雨水总管,然后由东西两个排水口排出。
天然气管管径为φ200,长宁小区从六马路西部引入,吉安小区由三马路西部引入,接入两小区的天然气调压站,调压后通过管道向居民供气。
电力电讯由长宁街引入两小区。
电力线先接两小区变电站,进行变电后供小区居民使用。
供热由两小区集中供热站供给,近期供热采用燃煤方式。
远期采用燃油方式。
10吉安小区用地平衡表编号项目规模(ha)%人均面积(M2/人)1 规划总用地21.49 100 36.24其中:市级公建用地3.625 16.86 6.11 市级道路用地4.493 20.9 7.58 2 居住小区用地16.677 78.78 28.13住宅用地8.376 39.14 14.13 公建用地4.135 19.24 6.97 道路用地1.906 8.87 3.22 公共绿地2.26 10.54 3.82 3 其他用地0.32 1.49 0.54吉安小区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 居住户数户16942 居住总人数人59293总建筑面积万M214.8872 A住宅建筑面积万M210.884 B配套公建面积万M20.5 C市级公建面积万M23.50324 多层建筑比例% 975 高(低)层建筑比例% 36 人口毛密度人/公顷4547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4548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公顷1.39 住宅平均层数层4.210 容积率0.911 绿地率% 3812 日照间距1.5~1.6长宁小区用地平衡表编号项目规模(ha)%人均面积(M2/人)1 规划总用地14.06 100 53.705其中:市级公建用地 2.975 21.16 11.36 市级道路用地 1.58 11.24 5.9 2 居住小区用地10.256 72.94 39.17住宅用地 3.726 26.5 14.23 公建用地 3.5 24.91 13.369道路用地 1.83 13 6.99 公共绿地 1.2 8.53 4.59 3 其他用地 2.224 15.82 8.5长宁小区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 居住户数户7482 居住人数人26183总建筑面积万M210.4779 A住宅建筑面积万M2 6.21 B配套公建面积万M2 1.0679C市级公建面积万M2 3.24 多层建筑比例% 97.355 高(低)层建筑比例% 2.656 人口毛密度% 3597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公顷0.6058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公顷 1.6679 住宅平均层数层 4.5410 容积率 1.0211 日照间距 1.5~1.612 绿地率%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