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第一要目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下)

思想品德: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第一要目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下)

第 18 课做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第一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指导学生要规范和约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识:(1)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都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造成一定的影响。

(2)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教学
重点
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
难点
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事例。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
用时
导入新课新闻评论,导入新课
导入语:山西王家岭“3·28”发生了一起重大矿难,大家想
不想了解最新消息?那我们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

新闻播报
在历经近9天的紧张救援之后,山西王家岭“3·28”矿
难终于在5日清明节这天出现奇迹:继凌晨第一批幸存者9人
学生仔细听新闻。

3
约5分

第二目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结果材料二:初中生王晓磊,追出1公里路退还多收的4元钱的故
事。

同学们想一想,王晓磊这样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产
生了怎么样的后果?如果王晓磊不这样做,又会产生怎么样
的后果?
引导学生认识:王晓磊这样做是对他人负责的行为,这样会
赢得他人的信任和赞誉。

学生举例说明: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探究活动二
播放视频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
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
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
在江中挣扎。

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


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

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
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
救。

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学生发言。

谈对白衣战
士勇敢抗击非典行为
的认识。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学生发言。

谈对王晓磊
行为的认识。

学生举例(联系生活实
际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一、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二、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结果
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
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
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达标测评题
一、单选题
1、关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种行为不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②一种行为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③结果的不同是由行为不同引起的。

④积极的行为会产生消极结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在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中,结果之所以不同,往往是与行为者的如下几方面有关()
①动机②目的③手段④程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
3、2006年11月14日,某团组织昼间飞行,李剑英驾驶某型战斗机在返场着陆下滑中遭遇鸽群撞机,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

李剑英向飞行指挥员报告跳伞后,看到飞机下方、两侧密集的村庄(着陆下滑线和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814户村民;有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毅然放弃跳伞,极力控制飞机状态实施迫降,由于受到高出地面3.5米的水渠护坡阻挡,迫降不成功而壮烈牺牲。

李剑英同志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诠释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1)在危急时刻,李剑英是怎样做的?产生了什么后果?
(2)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哪些后果?
(3)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4.2003年12月30日,青海总队第五支队战士张磊收到河南省汤阴县某个“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举办首届“2000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赠送的彩票,刮开兑奖区,张磊中了“二等奖”,对照说明竟是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

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
张磊会采取什么行为?他所采取的行为会有什么结果?请根据故事的发展,续写剧情。

第18课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B 2.D
二、非选择题:
3.(1)放弃跳伞,壮烈牺牲。

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将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结果。

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4..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