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片活动角学具:一张圆片每人一个活动角三个大小不同边长短不同的角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就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来自龙三小,姓刘,叫刘雪梅,你们该叫我什么呢?猜猜看,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刘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爱举手,大胆发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你们能作到吗?)好,上课!一、创设情境引入角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角”你想到什么?(请四人)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板书:认识)数学中的角!2、(举起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老师这个神奇的袋子里就藏着一些尖尖的角,不许用眼睛看,很快的把角摸出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四名小朋友来摸,摸到就藏在背后)好!一个一个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里?(真能干,谢谢你,好!不错!)你这么快就摸到了角,高兴吗?你怎么摸到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好吗?刚才老师发现你摸呀,摸呀,半天才摸到,你怎么想的呢?告诉大家,你失望吗?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圆上没有角呢?生可能汇报:圆是弯的,没有角,其他的图形都有角!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真会动脑筋!谢谢你)小朋友们真厉害,在长方形上找到了四个这样的角,在三角形上找到了三个角,在五角星上找到了5个这样的角,因为圆是弯弯的没有角!二、操作实践认识角1、折一折:(举起袋子里的圆形)问:既然圆上没有角,谁能想办法折出一个尖尖的角来?你是怎么折的?帮老师折一个好吗?(遇有不会的小朋友,哪位小老师愿意帮帮他?)2、摸一摸,折好的小朋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给摸的时间)谁能大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请4人)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感知顶点:角的“哪是尖尖的,或把手弄的痒痒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感觉一下,你们都认为这个地方是尖尖的吗?”老师把这个尖尖的地方请到黑板上,哦!我明白了,角就是这样的.②感知边(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边)看看这,什么样子?平平的、直直的、滑滑的线。
哪里是直直的线?这里是直直的线吗,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全班再次感知)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也请到黑板上,(板书:)其实,这个点和这两条线都有自己的名字呢!想知道吗?它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快叫叫它的名字!!这就是角的边,请看,角有几条直直的边呢?(板书:两条边)象这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用符号“﹚”标出)谁能再来摸一摸这个角,边摸边为大家介绍,这是角的,他是怎么摸的?先摸什么,再摸,注意:摸边的时候一定要从顶点出发。
我们一起边摸边说好吗?你能边摸边说吗?开始!(请2人摸,边摸边说)(你说的很完整,摸得也很准确,非常好!)3、画一画:现在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角了吧!想画吗?你认为该怎么画?(先画-再画)(你说得非常好,来交交电脑老师,好吗?)先画一个圆圆的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边,又从顶点出发,画第二条直直的边,这个图形就是角,要标上弯弯的弧线)你们学会了吗?赶快拿出作业本和直尺,自己画一个角:(请一名学生画)4、记一记:那位同学刚把角画好的时候,这两个角就闹意见了,他们说:我们俩都叫角,怎么区别嘛?你们得给我们编编号!那我们就编一个?第一个角写上1,可以记作:∠1,这个记角的符号可神奇了,不管什么样的角都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记!看看它,长得象什么符号?我们把它读作:角1如果把你画的角编号为2,你会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呢?写写看!抽一生写!5、辨一辨: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是这样画的,快快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看他们画的角对不对?谁先来回答?同意吗?看看你们答对了吗?这道呢?你们认为呢?好,看看!哦,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是吧!你都判断正确了吗?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自己鼓励自己!6、找一找:哦!现在我明白了,图形王国中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直直的两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其实,在我们的教室还藏着好多角呢?你能找到他们吗?注意听清要求:1、找到角后,一定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2、老师拍手时立刻回位!3、现在就下位开始找!谁来把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大家看?(你说的很完整!)还有谁敢来说一说?(多请小朋友,)如果学生说错了,问:你们认为这是角吗?为什么?三:动手探究比较角孩子们真会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看,我还找到一个“活动角”。
1、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你会把活动角变大吗?你来试试看?大了吗?边变长了吗?谁来把它变小?小了吗?边变短了吗?为什么这个角更大,这个角更小呢?我们把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叫做两边的张口,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演示课件)2、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既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猜猜看,这三个角,谁大呢?(课件出示:两个角,一个边很长,一个边较短)你来,为什么?你觉得呢?(认为红角大的举手)你们都觉得边更长的红角大吗?那就先比比红角和蓝角,和同桌比比看!有的同学已经比好,坐直了,动作真快!谁先来比给大家看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学生比正确了,就说:你们的方法太好了,老师也要用你们的方法比比看!谁更大?为什么?)如果学生不会: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比的吗?这边的同学比蓝角和黄角,这边的同学比红角和黄角!告诉大家,你们比的结果是什么?哎呀,红角和蓝角的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他们——同样大!这更加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只与什么有关呢?四、回顾知识总结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小朋友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其实角的王国还藏着好多小秘密呢,下来找找看?小朋友们,有空来三小把你们的新发现告诉刘老师,好吗?五、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对各位老师进行汇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需要组织的数学活动不止一次,因此要把握知识展开的基本思路,有层次地组织数学活动。
我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做角、画角、辨认角——玩活动角体会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的。
一、创设情境趣中悟、乐中学“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这是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
北师大教材的情景图是在剪刀、钟表、红领巾上看到角引入的,人教版教材是通过三角板、足球场、剪刀、吸管、水管中有角引入的。
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无论是在认识了立体图形,还是在生活中,他们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新课的导入时,因此,我开课时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们,看见“角”你们想到了什么?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怎样一种情况。
紧接着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摸角游戏:“老师这个袋子里就藏着一些角,你能用手把它摸出来吗?”这一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们对角形成了一个直观的印象,角有尖尖的地方,象圆这样边是弯弯的图形就不是角!课件的使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于几何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知识体系,再现了由体——面——点和线的抽象过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和广度,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通过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判断小朋友画的角的正误,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不了解射线,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总认为“物体大角就大”,其实学生们比的是扇形的面积,他们认为边越长角越大,加之角的张口是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因此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很困难,因此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活动角的大小变化,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通过比三个角娃娃的大小,学会正确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二、操作活动动中悟、做中学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我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动了起来。
通过折角摸角活动,我们将角抽象为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为了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从角的组成上摸一摸角,为学生在找实际生活中的角时,能够完整的指出角的各个部分,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认为尖尖的那个地方才是角,为了进一步强化角的组成我努力帮助孩子们完整的介绍角。
由于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精神,好动、好表现。
但是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如果用理论假设引导他们探索,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
因此在突破难点目标时,本节课我着力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大胆进行"尝试错误性"的探索。
例如在研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这一环节时,我首先创设角娃娃比大小的情境,引起学生的争论,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误的认识,"边长角就大"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他们对探索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时候再让学生动手用活动的角去比较、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3.媒体运用形象直观发展空间观念在初步认识角时,运用媒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