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橡塑制品厂典型车间工艺设计与布置

第三章 橡塑制品厂典型车间工艺设计与布置


(十一)胶料的运输和控制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B、密炼机塑炼方法: a、一段塑炼法:塑炼周期短,占地面积小,且操 作简便。但塑炼胶的可塑性较低,适用于可塑性 要求不太高的塑炼胶(如轮胎胎面塑炼胶)的制备。 b、分段塑炼法:用于制备较高可塑性塑炼胶,由 于密炼机塑炼的塑炼胶热可塑性较大,所以实际 生产中制备较高可塑性的塑炼胶(如轮胎帘布胶) 时,常用分段塑炼法塑炼。 c、化学塑解剂塑炼法:提高塑炼效率,缩短塑炼 时间降低塑炼胶弹性复原和收缩 。
(六)压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①胶片压延:压片、压型、贴合。 ②纺织物挂胶:贴胶、擦胶 贴胶分为贴胶和压力贴胶。
(七)压出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①热喂料压出法 是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压出方法。其设 备结构简单,动力消耗小,胶料均匀一致; 半成品表面光滑,规格尺寸稳定。但由于 胶料需要热炼,增加了压出作业工序,使 总体的动力消耗大,占地面积大。 热喂料压出法可分为有芯压出和无芯 压出,按半成品组合形式,可分为整体压 出和分层压出。
(二)切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切胶目的 (1)便于称量 (2)便于投料 (3)保护设备 ①单刀油压立式切胶机:适用于中小规 模工业生产。 ②多刀卧式切胶机前者:适用于大规模 工业生产。
(二)切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先烘胶后切胶”及“先切胶后烘胶”两种 工艺特点对比: “先烘胶后切胶”特点:切胶容易、速度快、 动力消耗较少、切胶机易损伤程度小,但 烘胶胶温的均匀性较差,烘胶时间较长。 “先切胶后烘胶”特点:烘胶胶温的均匀性 好,烘胶时间短,但动力消耗较大,切胶 机易损伤程度较大。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轮胎制造工艺流程图: 生胶及原材料加工、称量 ↓ 密炼机塑、混炼 ↓ 压 片 、 冷 却 、 下 料 ↓ 胶 料 热 炼 ↓ ↓ ↓ ↓ ↓ 汽门嘴化学处理 过 滤 垫带压出 胎面压出 三角胶条压型 钢丝压出和成圈 ↓ ↓ ↓ ↓ ↓ ↓ 粘贴胶垫 加硫磺 接 头 定长、切割 钢 圈 制 造 ← ↓ ↓ ↓ ↓ 气门嘴硫化 热 炼 垫带硫化 接 头 ↓ 帆布 ↓ ↓ ↓ ↓ ↓ ↓ 内胎压出 ↓ 外 胎 成 ↓ ↓ ↓ 内 胎 接 头 成 型 ↓ 外胎定型 ↓ ↓ 内胎硫化 ↓ 外胎硫化 ↓ ↓ 内胎检验 垫带检验 外胎成品检验 ↓ ↓ ↓ 配 套 入 库 包 装
橡塑制品是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生产 的。有些制品是在一个车间生产,有的 在几个车间生产。所以橡塑制品工艺设 计与布置一般以车间为单位。 橡塑制品种类和加工方法繁多,因 加工方法和品种不同,生产车间的工艺 设计与布置也不同 。
第一节 橡胶制品厂典型车间工艺设计与布置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1)各种橡胶制品 轮胎、胶管、胶带、胶鞋、密封制品等 (2)各种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 举例分析 (3)通用加工工艺 生胶—烘胶—切胶(切胶—烘胶)—破 胶—塑炼—混炼—压延(或压出)—硫化 下面我们以轮胎生产工艺为例讲解各车 间工艺设计与布置。来自(十一)胶料的运输和控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混炼和塑炼好的胶料一般经压片、冷却 后裁断、叠放在存放架上,用夹持运输带进 行车间内的运输。小厂采用电瓶车或者叉车 运输 塑炼和混炼过程的控制,对炼胶质量有 较大的影响。炼胶控制的采用方法有时间、 温度、功率控制法,前两者方法受其它因素 影响较大、炼胶质量波动性较大,后一者方 法是根据炼胶所消耗的能量进行控制、质量 较准确。
(九)滤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对某些质量要求较高必须除去胶料中的 杂质,特别薄壁制品或气密性要求高的制品 一般都要求滤胶,如汽车内胎和胶管内层胶 等所用的胶料需要过滤,以除去胶料中的杂 质。目前,滤胶机有两种布置方式:一是滤 胶机布置在密炼机组压片机附近;一是布置 在半成品挤出机附近。前者是将压片机下片 的胶条,送滤胶机过滤并称量后,立即返回 压片机按配方加促进剂和硫黄,混炼均匀后 经压片机下片、冷却,停放备用。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B、开炼机塑炼方法: 薄通塑炼、一次塑炼、分段塑炼及化学 塑解剂塑炼等方法。 a、薄通塑炼法:塑炼效果好,可塑性较高 且均匀,缺点是生产效率较低。 b、一次塑炼法:塑炼时间较短、操作方便、 劳动强度低,但塑炼胶可塑性不够均匀等。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c、分段塑炼法:生产效率高,可塑性高且 均匀,但生产管理较麻烦,占地面积大, 不适合连续化生产。 d、化学塑解剂塑炼法:提高塑炼效率,缩 短塑炼时间(如天然橡胶用0.5份促进剂M, 塑炼时间可缩短50%左右),降低塑炼胶弹 性复原和收缩 。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②密炼机塑炼 A、特点: 生产能力大,塑炼效率高,自动化程 度高,电力消耗少,劳动强度和卫生条件 较好。但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下降,而且 设备造价较高,占地面积大,设备清理维 修较困难,适应面较窄,故一般适用于胶 种变化少,耗胶量大的工业生产。
(九)滤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后者是将需要过滤的胶料,先经压片机 下片、冷却、停放后,送至用料车间(如内胎 车间)的滤胶机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胶料在开 炼机加促进剂、硫黄,然后直接供挤出机使 用。上述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天然橡胶为主 的胶料配方。如果采用丁基橡胶配方,一般 则采取先加促进剂、硫黄,随后滤胶,直接 供挤出机使用。目前可供选用的滤胶机有XJ 或XJL系列的各种规格。
帘帆布干燥 ↓↓ 帘帆布压延 ↓ 裁 断 ↓ 帘 布 筒 贴 合、 ↓ 型
(一)烘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烘胶的目的 ①为了烘去表面水份; ②保证切胶机的安全操作和工作效率; ③保证炼胶机的安全操作和塑炼效率的提高; ④对结晶橡胶也可解除结晶。
(一)烘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八)胶料冷却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塑炼胶和混炼胶的停放时间,主要依据 上下工序开动的班次、胶料冷却程度、快速 检验周期等因素确定。停放时间一般为4~ 24h,下限4h为工艺快速检验和质量所要求, 上限24h为上下工序之间生产调度所需的贮 备量。一般胶料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胶 料易出现喷霜或自硫,影响产品质量。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B、螺杆机塑炼方法: 螺杆一段塑炼机和双螺杆两段塑炼机两种。 a、螺杆一段塑炼机:可塑度低 b、双螺杆两段塑炼机:可塑度高
(五)混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5)混炼 混炼方法分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开炼 机和密炼机混炼属于间歇式,此种方法应 用最早,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连续混炼是 近年来国外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混炼方法, 目前国内尚未使用。
(五)混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①开炼机混炼 A、特点:是应用最早的混炼方法,生产效率低、劳 动强度大、环境卫生及安全性差、胶料质量不高, 已趋于逐渐淘汰,但其灵活性大。 B、适用范围:适用于小规模、小批量、多品种的生 产,尤其适用于海绵胶、硬质胶等特殊胶料及某 些生热量较大的合成橡胶(如高丙烯腈含量的硬丁 腈橡胶)和彩色胶料的混炼。目前国内在小型橡胶 工厂中使用开炼机混炼仍占有一定比重。
切胶机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三)破胶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的切胶胶块,在塑 炼前需用破胶机进行破胶 。 ①专用破胶机破胶:适用于大规模 ②开炼机破胶:适用于小规模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开炼机塑炼、密炼机塑炼和螺杆塑炼机 塑炼三种。 ①开炼机塑炼 A、特点: 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操作条件 差,但塑炼胶可塑性均匀、适应面宽,比较 机动灵活,投资较小。适用于胶种变化较多、 耗胶量较少的场合。目前工厂(特别是生产规 模较小的工厂)生产中仍在使用。
(五)混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②密炼机混炼 A、特点: 装胶容量大、混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按生产能力论,设备占地面积小;投料、混炼及 排料操作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劳动强度小, 操作安全;配合剂飞扬损失小,环境卫生条件较 好。但炼胶温度难以控制(通常在140℃以上),易 出现焦烧现象,冷却水耗量大;不适宜混炼对温 度敏感的胶料、浅色胶料、特殊胶料及品种变换 频繁的胶料;设备投资高。 B、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规模、大批量、品种单一 的生产。
(十)胶料快速检验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为了及时检验塑炼胶和混炼胶的可塑度 和炭黑等各种配合剂的分散均匀性,在炼胶 车间需专门设置快速检验站。以便取样和解 决问题。对塑炼胶一般只测可塑度或门尼黏 度,对混炼胶一般要求测硬度、可塑度和密 度,通常配备的快速检验设备和仪器有:可 塑性试片切片机;电热式可塑性试验机;小 型平板硫化机;邵氏硬度计;密度计;门尼 黏度仪等。随科学技术发展和胶料连续炼胶 要求,目前在快检中推广流变仪和硫化仪来 测量胶料的工艺性能和硫化性能,有时也采 用强力机抽查胶料物理机械性能。
(四)塑炼
橡 塑 制 品 厂 工 艺 设 计
③螺杆机塑炼: A、特点: 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 动力消耗少,占地面积少,劳动强度低等 优点。最适用于生胶品种少、耗胶量大的 大规模工业生产。但从目前国内使用螺杆 机塑炼来看,还存在一些如排胶温度高、 塑炼胶热可塑性大、可塑性不均匀(夹生现 象)和较低等缺陷,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 限制。 目前,螺杆机塑炼仅适用于天然橡胶。
烘胶设备(设施) ①烘房: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②烘箱:适用于小规模生产以及科研部门 和实验室试验。 ③红外线:适用于先进工业生产,效率高。 ④高频电流:适用于先进工业生产,效率 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