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基本知识第一讲:消防工作概论一、消防工作的意义: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消防工作的原则是:‚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3、火灾预防的制度是:‚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制度。
第二讲:什么是消防工作的‚四懂‛一、懂得本部门、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大和公司由于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生产性质的不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不同,大体归结起来主要有各类气体、明火、电器、油类、化学危险品等。
(具体结合本岗位)二、懂得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具体有以下四种:1、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然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火。
2、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之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这种方法适应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火灾。
例如,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设备或管道上的阀门等。
3、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火。
这种方法,使用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
主要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二氧化碳等4、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卤代烷灭火剂。
三、懂得火灾预防的措施消防工作的实践证明,防火安全责任制是一项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制度,也是落实各项火灾预防措施、制度的重要保障。
1、防火安全责任制《消防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测、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消防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防火档案,是记录一个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的历史资料,也是考察其单位开展消防活动、发生火灾时为追查火灾原因、分析责任事故、处理责任者的证明材料。
防火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逐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登记、各项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火灾隐患检查、整改情况、消防安全培训情况、消防设施、器材维修保养情况、发生火灾登记等。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是指单位中极易发生火灾或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损失和严重后果的部位,如油库、化学物品库、变配电室等,对重点部位要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管理。
在重点部位应设置防火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
(2)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巡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员工遵守防火安全制度情况;纠正违章行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火源、电源管理情况;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正常运行;是否有火灾隐患等。
(3)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对各岗位的安全责任人,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全体职工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以提高其自防自救能力。
(4)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预案的内容:各级各岗位人员灭火、疏散任务的分工,灭火、疏散行动方法,使用的器材、人员疏散线路、疏散集结点等。
(5)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伍,加强管理、教育、培训,增强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2、公民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社会是由公民组成的集团,社会财富是由公民共同创造并共同拥有的财富。
公共消防设施,是为扑救火灾设置的灭火器具设备。
保护社会财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是公民应履行的责任。
每个公民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规,履行法律赋予的消防安全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财富免遭火灾危害,使公共消防设施免遭破坏。
公民的消防安全责任是:(1)学习和掌握消防科学知识,严格遵守消防法规,积极主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自觉保护消防设施,不损坏、不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占用防火间距,不堵塞消防通道。
(3)不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发现火灾应立即报告火警;私有通信工具应无偿为火灾报警提供便利;不谎报火警。
(5)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四、懂得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1)烟雾较浓,做好防护,低姿撤离在撤离火场中如被浓烟所困时,由于烟雾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烟雾相对地说比较稀薄,因此可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也可用湿毛巾等堵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等,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2)楼房着火,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快速疏散楼房下层着火时,楼上的人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和疏散措施。
如果楼梯间只是充满烟雾,可采取低姿势手扶栏杆迅速而下;如果楼梯已被烟火封住但未坍塌,还有可能冲的出去时,则可向头部、上身淋些水,用侵湿的棉被、毯子等物披围在身上从焰火中冲过去;如果楼梯已被烧断、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阳台、沿落水管等处疏散逃生,或在固定物体上拴绳子,手拉绳子缓缓而下。
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时,则应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还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并向窗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引起楼外人员注意,设法营救。
在火势猛烈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如被困在二楼要跳楼时,可先往楼外地面上抛掷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拉窗台或阳台往下滑,这样可使双脚先着地,缩小高度。
如果被困在三楼以上,则绝不能跳楼,可转移到其他较安全的地点,耐心等待救援。
3、高层着火、冷静处置,不要跳楼高层建筑着火时,疏散较为困难,因此更应沉着冷静,观察从那里可以疏散逃生,且勿盲目乱串,不要奔向电梯,千万不要跳楼。
4、自身着火,快速扑打,不能奔跑一旦衣帽着火,应尽快地把衣帽脱掉,如来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切忌不能奔跑,那样会使身上的火越烧越旺,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的场所,引起新的火点。
着火人也可以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在场的其他人员也可用湿麻袋、毯子压灭火焰;或者跳入附近的池塘、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掉。
第三讲:什么是消防工作的四会一、会报火警(一)报火警的方法1、向周围的人群报警2、大声呼喊报警3、向部门主管报警4、使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
5、拨打内线电话2113或2114报警。
6、派人到保卫课报警。
7、如果火势较大,可直接拨打119火警电话总之,方法要因地制宜,以最快的速度将火警报出去为目的。
(二)、报火警的内容如果拨打内线电话向保卫课报火警时,必须讲清以下内容:1、报告发生火灾的部门、具体部位。
2、起火燃烧的物品。
3、火势情况及有无伤亡。
4、现场员工采取了那些扑救措施。
如果拨打119电话报火警时,必须讲清以下内容:1、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
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大型企业要讲明分厂、车间或部门;总之,地址要讲的明确、具体。
2、起火物。
如房屋、商店、油库、露天堆场;尤其要讲明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试剂等,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车辆。
3、火势情况。
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间房屋着火等。
4、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
以便消防部门联系,了解火场情况,报火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二、会使用灭器械1、公司配备的常用灭火器主要有以下3种(1)手提A B C干粉灭火器 A类火指普通的固体材料火。
B类火指可燃液体火。
C类火指气体和蒸气火以及火涉及到带电的电器设备。
(2)手提1211灭火器灭火功能同干粉灭火器一样。
(3)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灭油类、机械仪器、电器发生的火灾。
2、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1)取出灭火器(2)右手扶灭火器把柄(3)左手用力拉出保险销;(4)左手握住喷管头后部,站在上风处,离起火点约1、2—1、5米的距离,喷口对准起火点底部;(5)右手握下把柄,灭火剂自动喷出。
三、会扑灭初起火灾1、初期火灾的扑救原则(1)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救人第一的原则,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的威胁,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因为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集中兵力,是指发生火灾时有关负责人要按照预案把灭火力量和灭火器材集中到火场,以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被困人员和扑灭初起火灾。
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集中兵力于火场,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集中使用灭火器材。
(2)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扑灭。
(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主要是:1、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2、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3、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是重点;4、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5、火场上的下风方向与上风、侧锋方向相比,下风方向是重点6、可燃物资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这类物品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7、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
四、会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自救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有被烟气中毒、窒息以及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
必须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积极组织抢救和疏散,疏散是组织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稳定情绪,维护现场秩序发生火灾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向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警报。
告知最佳疏散路线、疏散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按分工,维护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要互相关心,一道撤离火场。
2、能见度差,鱼贯地撤离疏散时,如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员带领下,鱼贯地撤离起火点。
带领人可用绳子牵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
3、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防止再入‚火口‛应组织专人安排好这些脱险人员,做好安慰工作,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第四讲: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是指为了督促察看所辖企业内部的消防工作情况和查寻验看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安全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