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体会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儿童的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教学重点:感知诗作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大胆想像表达的童真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老师由童趣导入话题,让学生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动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儿童,看谁说得精彩,对说得好的给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如此优美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描绘,靠的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那么泰戈尔又是怎样描绘儿童的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呢?进入课文《纸船》的学习。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早年赴英国留学,后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2、指导积累生词(1)字音泰戈gē尔满载zài 浮泛fàn(2)词语异地:他乡;外乡。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
子夜:半夜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3整体感知(1)朗读训练。
①配乐朗诵,教师范读(或者放朗诵磁带)。
②学生试读,强调以一种童真的口吻去读。
(2)从表层来看,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学生活动】自由朗诵课文,把握本文的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点拨】黄昏时分,我带着白天折的写着我的名字和村名的纸船来到屋前的小溪边,我要让溪水带走这些的纸船,这样异地的人将拾到并通过上面的字知道这世界的某个地方还有这样的一个我,我还把院子里美丽的秀利花带来了,希望小船把花儿平安地载到岸上,让她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就在我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之中时,仰望天空,看见云朵也正如小船鼓满风帆,似乎时天上和我同龄的伙伴放下“云船”与我比赛嬉戏,闭上眼睛,梦见带着载满梦的篮子坐在我的小船上,缓缓向前驶去。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童的童真雅趣?勾出诗中对儿童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
【学生活动】: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认真思考诗中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绘,学生自我感悟,回答,。
【点拨】①“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写“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表现孩子对实现他奇思妙想的执著、乐此不疲;写“我用大黑字”在纸船上“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表现出孩子天真可爱。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表现出儿童的内心世界!希望了解未了解的世界,也希望“我”想了解的世界中的人了解“我”。
②“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想到用这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到达岸上。
满载秀利花的小船,载着这些“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平安地到岸,画面多么浪漫而神秘,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③“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我”仰望天空,把“小朵的白云”想象成“正张着满鼓着风的帆”,并想象天上会有“我”的游伴把那些船放下来和“我”的船比赛。
(第5、6自然段)最后写梦中“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就坐在“我”的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2、拓展运用(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作一首小诗写出来。
【学生活动】大胆想像,将梦想放人小船中漂流。
【点拨】(用形象、具体的事物即意象表达自己的梦想)(2).巡视后,请表达较好的同学朗读写作的小诗。
并作简单的指导。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诗集。
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所以本诗的学习必须抓住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舶希望与梦想。
品味诗中富有儿童特点的种种情态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延伸阅读】篱笆那边狄金森篱笆那边有一棵草莓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阅读建议】诗人面对篱笆和草莓,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
本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纯真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本文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人。
2、《纸船》选自《新月集》,这是一部以写儿童生活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
能力提升1.“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期望什么?梦想什么?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希望这些黎明开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天上的船也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睡仙坐在船里。
开放探究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10. 这首诗所吟诵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对象是青年,深刻的含义是要青年发展、贡献、牺牲你自己。
11. 说说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修饰语有什么含义?答:嫩绿:说明阅历浅。
淡白:说明正在成长。
深红:说明成熟了。
1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有拟人、排比。
感情在不断升华13. 这首诗的三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这三段是按事物发展顺序排列的。
资料链接[获奖经典评赏]与泰戈尔对视在我眼里,泰戈尔的名字是和《新月集》联系在一起的。
这本淡蓝色封面、略显单薄、由郑振铎先生翻译的文集已伴我走过十几载春秋。
正是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敲启了我向缪斯女神靠近的钟。
后来读到冰心老人译的《吉檀迦利》,仍感觉不如《新月集》写得盎然有趣。
「金色花」、「孩子天使」、「云与波」……哪一篇不是一首和谐、动听的歌?曾经见过他的一帧照片,是一九二四年四月访问中国时,和当时一些知名作家的合影。
长长的胡须,忧郁的眼睛,和善的面孔,如同我们熟悉并尊敬的一位长辈。
而他的作品,无论你什麽时候打开,也不论翻到那一页,你都能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
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於爱的光明世界。
《园丁集》、《飞鸟集》、《渡口》、《爱者之贻》似乎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不知让多少失意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
「散文和诗,於我来说,是亲姊妹,而不是婆婆和媳妇。
」於是乎,他把小说、评论、书信揉合到散文诗中,更使作品带有丰富多采的外貌形式。
《甘露》好似一篇小小说,《剧本》则是一篇戏剧评论,《洗衣女》犹如一篇人物素描。
这种多体式散文令人耳目一新。
就像给平淡无味的散文加点盐,泰戈尔的文章愈读愈有味道,愈读愈有情致。
爱情、欢乐和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如同一部交响乐中反覆出现的主旋律,倏高倏低,且急且缓,让你原本平静的心情不自禁地随拍跳跃。
「光明,我的光明,充满世界的光明,吻着眼泪的光明,甜沁心腑的光明!呵,我的宝贝,光明在我的生命的一角跳舞;我的宝贝,光明在勾拨我爱的心弦。
」如此诗意化的语言,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
为之陶醉?不仅仅是散文时,他的随笔同样让人爱不择手。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要认识它,还要承受它。
依赖知识,我们可能会变得强有力,然而,只有依赖同情,我们方能获得完善」怀着一颗同情的心,他在《一个艺术家的宗教》一文中提出「艺术家应该提醒世界」的观点。
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敢於宣布自己的信仰是永生不灭的「是」,相信有笼罩并渗透大地的理想,它是万物寓於其中并在运动的终相真实。
在回答「艺术是什麽」时,他认为「艺术即人的人格」。
在他看来,艺术的功能在於建造人类「真正的世界」——生气勃勃的真与美的世界。
把艺术升华到人格的高度,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个艺术家若没有高尚的人格,充其量不过是「伪艺术家」而已。
泰戈尔以他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他无愧於「印度诗圣」这个称号。
只有人格与艺术相结合,道德与才华相统一,才会赢得后人的尊敬和纪念。
鲁迅、朱自清、巴金等名作家之所以受人仰慕,缘由大致於此。
每每阅读泰戈尔的作品,总有一种舒畅无比的感觉,似乎一股清新的风拂过我们的脸。
在他面前,任何欺骗和隐瞒都逃不脱那双锐利无比的眼睛,还是让我们坦诚些吧,因为到最后我们才会突然发现,欺骗的往往是自己。
我恍惚觉得这位大胡子老人就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饥渴般扑在他的书上。
读倦了抑或遇到不解的难题,他便微笑着、语调平和地做着回答。
这真是阅读者的幸福。
与泰戈尔对视,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的「小」来。
无论是文采,还是在人格上,你都会明显感到这种差距的悬殊。
但你不必自怯,更不必丧气,因为只要你伸出手,就会被另一双有力的温暖的手握住,带你前行。
纸船(一)字词积累1、字音泰戈gē尔满载zài 浮泛fàn2、词语异地:他乡;外乡。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
子夜:半夜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二)走近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早年赴英国留学,后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第一课时(一)引读导入《纸船》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名作,由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译成中文。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优美,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与想像,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以及儿童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成为泰戈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之一。
(二)自读感知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一贯关注的爱与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