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2. 在加有铁粉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NaOH溶液,并搅 拌10min后过滤,测滤液的吸光度。
3. 称取3份0.2g碳粉+2g铁粉分别加入3只盛有200ml染 液的烧杯中,并将其pH值分别调至为2~3,6,8~9,搅 拌10min。在3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碱溶液过滤后测其吸光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5 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2. 将操作1中的硫酸铝替换为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重复上述操作, 观察其现象。
3. 将操作1中的硫酸铝替换为PAM作为混凝剂,重复上述操作,观 察其现象。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2 活性炭吸附实验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和试剂 ➢ 测定步骤
实验2——活性炭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活性炭吸附实验,了解活性 炭吸附工艺及其性能。
2. 选择和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混凝工艺 的方法。
实验1——混凝实验
二、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物质。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 滤等)的影响很大。所以,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 重要的环节。
天然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悬浮物的形态不 同,有些大颗粒的悬浮颗粒物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 沉降,而另一种是胶体颗粒,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 难以除去的,它们是使水体产生严重浑浊的一个重要 原因。
实验5——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三、仪器和试剂
1. 汞灯反应装置一套 2. 分光光度计 3. 烧杯(100ml) 4. 染液 5. 双氧水
实验5——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四、测定步骤
1. 分别取80ml的染液于5个100ml的烧杯中; 2. 在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0、0.2、0.5、1.0、2.5ml配制
式中:N—— NaOH溶液当量浓度 V——NaOH溶液的用量(ml) W——树脂重量(g)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4 铁碳内电解实验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与试剂 ➢ 测定步骤
实验4——铁碳内电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铁碳内电解作用的原理; 2. 学会用稀释倍数法测有色废水的色度; 3.比较铁碳内电解在不同pH值下的处理效果。
2. 分别取0.1g、0.2g、0.3g、0.4g、0.5g活性炭于5个 400ml烧杯中;
3. 在以上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400ml染料废水,用搅拌器 搅拌20min;
4. 将分光光度计预热并调零。测定原液的吸光度A0; 5. 分别取以上5个烧杯中的滤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 度,分别记为A1、A2、A3、A4、A5。
实验4——铁碳内电解实验
二、实验原理
铁碳内电解方法是目前处理印染废水应用最为广 泛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铁颗粒与碳颗粒构 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印染废水为电解质溶 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新生态的电极产 物活性极高,能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一系列的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4——铁碳内电解实验
实验1——混凝实验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六联搅拌器 (3)400ml烧杯 (4)移液管 (5)玻璃棒 (6)吸耳球
2. 试剂:
(1)10g/L硫酸铝溶液 (2)10g/L三氯化铁溶液 (3)10%盐酸 (4)10%氢氧化钠溶液 (5)1mg/L聚丙烯酰胺溶液 (6)染液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TEST OF POLLUTED WATER CONTROLLED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学习要求
进一步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具备课程设计和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一般技能,数据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3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和试剂 ➢ 测定步骤 ➢ 数据处理
实验3——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离子交换基本理论的理解。 2. 掌握离子交换树脂容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3——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是一种特殊的固体吸附过程,它是由离 子交换剂在电介质溶液中进行的。一般的离子交换剂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状物质,它能够从电介质 溶液中吸取某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而把本身所含的另 一种相同电荷符号的离子等当量的交换,放到溶液中 去,按照所交换离子的种类,离子交换剂可分为阳离 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两大类。
实验内容
混凝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铁碳内电解实验
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气浮
参考书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章非娟
水处理工程手册
唐受印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1 混凝实验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与试剂 ➢ 测定步骤
实验1——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 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实验6——气浮
二、流程图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 搅拌器 (2) 分光光度计 (3) 烧杯 (4) 移液管 (5) 漏斗
2. 试剂:
(1) 染液 (2) 碳粉 (3) 铁粉 (4) HCl溶液 (5) NaOH溶液
实验4——铁碳内电解实验
四、测定步骤
1. 将称取的0.2g碳粉,2g铁粉,0.2g碳粉+2g铁粉分别 加入3只各盛有200ml染液的烧杯中。
实验2——活性炭吸附实验
三、仪器与试剂
(1)分光光度计 (2)六联搅拌器 (3)天平 (4)烧杯(400ml)5个 (5)玻棒5根 (6)漏斗 (7)滤纸 (8)染液 (9)活性炭
实验2——活性炭吸附实验
四、测定步骤
1. 将活性炭放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在105度烘 箱内烘24小时,再将烘干的活性炭碾碎成能通过270目的 筛子(0.053mm孔眼)的粉状活性炭;
(5)酚酞试剂(1%)
实验3——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四、测定步骤
1. 在加有3g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烧杯中加入300mlHCl溶 液,剧烈搅拌10min,使树脂酸化完全、充分。
2. 将上述混合物过滤,使阳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于滤纸上, 并用蒸馏水冲洗。
3. 将带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漏斗插入容量瓶上,用 CaCl2溶液进行离子交换。用pH试纸测其滴下的滤液,当 pH=7时,停止加入CaCl2溶液。
实验1——混凝实验
四、测定步骤
1. 分别取染料废水200ml置于六个烧杯中 (1)在上述六个烧杯中分别加入HCl 3ml、2ml、1ml; NaOH 1ml、2ml、5ml。 (2)在(1)的六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硫酸铝溶液,在 搅拌器上快速搅动30s后,中速搅动5min,再慢速搅动5min, 最后静置5min。 (3)观察记录矾花的形状,及水力条件的影响。 (4)选取六个烧杯中混凝效果最好的染液,取上清液测其 吸光度,并记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和试剂 ➢ 测定步骤
实验5——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光化学氧化的有关机理; 2. 了解光化学氧化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实验5——染料废水的光化学氧化实验
二、实验原理
所谓光化学反应,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中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到高能态,然后和电子激 发态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 的 能 量 。 在 自 然 环 境 中 有 一 部 分 的 近 紫 外 光 ( 290 ~ 400nm)它们极易被有机污染物吸收,在有活性物质存 在时就发生强烈的光化学反应使有机物发生降解。光降解 通常是指有机物在光作用下,逐步氧化成低分子中间产物 最终生产二氧化碳、水及其它的离子如NO3-、PO43-、 卤素等。
实验3——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烧杯(400ml) (2)容量瓶(1000ml) (3)移液管(20ml) (4)锥形瓶(250ml) (5)碱式滴定管 (6)漏斗 (7)滤纸 (8)pH试纸
2. 试剂:
(1) 阳离子交换树脂 (2)CaCl2溶液(1N) (3)HCl溶液(0.1N) (4)标准NaOH溶液(0.1N)
2. 掌握用“间歇法”确定活性炭吸 附公式中常数的方法。
实验2——活性炭吸附实验
二、实验原理
吸附是废水治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开展废 水治理的重要手段。多用于浓度高、废水水量小的有机污 染物的处理。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其作用发生在两个相 的界面上。吸附作用可分为:一是物理吸附,指吸附剂表 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力,而通过分子间力使其它分子吸 附于表面上;另一个是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 化学作用;第三,是离子交换吸附,通常指离子交换。这 三种吸附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伴发生。
好的双氧水,并搅拌均匀; 3. 将以上5个烧杯放入汞灯反应装置中,并接通电源,打
开紫外灯照射20min; 4. 将分光光度计预热并调零。测定原液的吸光度A0; 5. 分别取以上5个烧杯中的染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
度,分别记为A1、A2、A3、A4、A5。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6 气浮
➢ 工作原理 ➢ 流程图
4. 将容量瓶中的滤液用水稀释至1000ml,且混合均匀。 5. 用移液管取50ml稀释后的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2 滴酚酞试剂,用标准NaOH溶液标定。当溶液变红时停止 滴定,记下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
实验3——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五、数据处理
交换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工作交换容量(mg/g) =NV/W
实验6——气浮
一、工作原理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一般由空气饱和设备、空气释放设 备和气浮池组成。本次实验观察的溶气气浮工艺主要由溶 气罐和气浮池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