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王冰、刘莉均系再婚。
王冰与前妻有一女王晓玲,由其前妻抚养,刘莉与前夫有一子(3岁),由刘莉抚养。
2004年,王晓玲15岁,其生母不幸病故,王晓玲只得随父生活。
虽然刘莉对她很好,她也很尊重刘莉,但她常常觉得继母才29岁,不太会照顾人,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感情上比较陌生。
刘莉常为此烦恼,不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让王晓玲和自己亲近起来。
后来,经人指点,她与王冰商量收养王晓玲,王冰表示同意。
恰在此时,王晓玲的姨妈从美国回来,看到姐姐的孩子处境不太好,便决定收养王晓玲。
王晓玲看到姨妈30多岁了还孤身一人,身边没有爱人,没有子女相伴,王晓玲比较倾向于被姨妈收养。
问:刘莉能否收养王晓玲?姨妈是否符合收养条件?(回答问题时请简述理由)35.男青年朱哲的母亲病重住院期间,希望看到儿子早日成婚,朱哲和女朋友张颖丽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将婚期提前,他们于1998年4月2日举行了婚礼,婚礼后一周朱哲的母亲即离开人世。
朱哲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价值50000元的遗产。
1998年5月10日,朱哲与张颖丽正式办理了结婚登记,其后单位分配给朱哲一间平房,朱哲和张颖丽又自搭一间厨房。
张颖丽的父母看到独生女儿住房困难,便从自己的8间私房中赠与张颖丽夫妇两间,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
2000年1月,朱哲和张颖丽的女儿出生,孩子过满月时,张颖丽的父母给了孩子10000元钱,嘱咐张颖丽为孩子存起来。
张颖丽将夫妻共同的积蓄10000元和父母给孩子的10000元交给朱哲,朱哲将其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
2003年5月,朱哲与张颖丽因婚后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
双方对离婚无争议,但对财产分割和女儿由谁直接抚养发生争执。
原告朱哲称:从母亲那里继承的50000元遗产应属于我个人所有;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亦归我个人使用;张颖丽父母赠与的两间房我应分得一间;婚后存款20000元我也有权分得一半;孩子可以由张颖丽直接抚养,我愿意每月支付300元的抚育费。
张颖丽则不同意朱哲的请求,她认为朱哲母亲留下的50000元遗产也有自己一份;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自己也应取一半;自己父母赠与的两间房应完全属于自己,并称如果父母知道我们会离婚就根本不会将房子赠与我们;婚后存款20000元应用于我抚养孩子之用,朱哲每月支付孩子抚育费不得少于500元。
请就本案当事人双方争议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34.(本题10分,1995年,王怀安夫妇与邻村的陈礼达夫妇达成书面收养协议,将儿子王小明(4岁)送给陈礼夫妇收养。
王小明被收养后,改名陈小明,受到养父母一家的宠爱,并与生父母时有来往。
2003年,陈小明因为逃学,受到父母责备,他不服气,与养父母争吵起来,陈礼达一气之下打了他一个耳光,陈小明赌气回到生父母家中。
陈礼达几次到王家找陈小明,要他回家,陈小明坚决不回家,并提出要断绝与养父母的关系。
两个月后,王怀安夫妇提出解除收养关系,遭到陈礼达夫妇反对。
经领导调解,陈礼达夫妇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要求王怀安夫妇补偿他们8年间支付的抚育费共15000元。
王怀安夫妇却认为解除收养是因为陈家有虐待陈小明行为,因而不能付给他们抚育费。
双方争持不下,诉至法院。
问:该收养关系能否解除?王怀安夫妇是否应补偿陈礼夫妇抚育费?35.(本题14分)胡卫与刘英于1997年结婚,婚后生育一子,现年6岁。
胡卫夫妻性格爱好差距较大,加之胡卫在外边做生意,很少顾家,双方经常闹矛盾。
胡卫在外面包了“二奶”,并向刘英施加压力,逼其同意离婚。
刘英坚决不同意离婚。
2004年1月胡卫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英离婚,一审法院判决;隹予离婚,刘英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
法院审理期间,刘英提出要求胡卫给予自己离婚损害赔偿。
法院最终判决双方离婚,并将儿子判归刘英直接抚养,胡卫可以定期探望儿子。
刘英为报复胡卫,拒绝胡卫探望儿子,并几次将儿子转移到朋友家里躲避胡卫探望。
,胡卫非常气愤。
离婚后,刘英又发现,胡卫在离婚前将一部分夫妻共同存款转移到了“二奶”名下,刘英打算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如果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对刘英要求胡卫给予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刘英拒不履行胡卫探望儿子的判决,胡卫是否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怎样强制执行?(3)刘英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34.(本题10分)李振华自幼被远房表叔收养,并随养父漂泊海外,现在新加坡定居。
1994年,李振华回国探亲,见到自己的亲弟弟李振亚,此后一直保持联系,2004年,李振华回国安葬死去的老伴,当他看到弟弟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的情景,想到自己漂泊一生,老伴去世,两个儿子忙着自己的生意,半年才相聚一次,不禁大为感慨。
李振亚体恤哥哥的苦衷,提出让自己17岁的小女儿李丽去照顾伯父。
李振华非常高兴,当即提出要收养李丽,得到李振亚夫妇和李丽本人同意。
但李丽的老师却担心李振华的情况不符合《收养法》的有关规定,认为李振华被收养后与李振亚已不是兄弟关系,李振华已有两个儿子,李丽又超过了14周岁,这些都是李振华收养李丽的障碍。
试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李振华收养李丽是否属于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2)李振华有两个儿子,李丽超过14周岁是否影响收养的成立?35.(本题l4分)王良与石兰于1992年元旦结婚,2004年2月,王良以双方长期分居,感情确已破裂为由提起离婚诉讼,经法院调解,石兰同意离婚,但二人在财产分割与债务清偿上发生争执,协议不成。
双方的主要争议是:(1)王良有祖传房屋四间,二人婚后共同使用,分居期间各住两间,石兰要求分割产权。
王良以全部房屋都是婚前个人财产为由坚决反对,并出示了产权证。
(2)石兰婚前购有进口彩电、冰箱各一台,婚后共同使用,分居期间均置于王良房间,因零件老化和年久失修而报废,石兰要求用双方共同财产抵偿,王良也予以反对。
(3)在二人分居期间,王良为给其弟筹集出国留学经费向人借款20000元,为给在农村去世的姑妈办丧事向人借款5000元,要求以共同财产偿还,石兰表示自己不负偿还义务。
(4)王良的一部著作已交付出版社但未订立出版合同,石兰要求将预计稿酬列入共同财产加以分割,王良认为该著作尚未取得经济利益不属于分割范围。
以上争执,根据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应如何判决?34.(本题9分)甲男、乙女于1999年1月登记结婚,双方均系老年人再婚。
结婚后的甲、乙居住在甲1998年12月购买的公房内。
1999年l0月,甲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因病去世,在遗嘱中确定,其生前所有的地处A市“玫瑰家园”的单元房一套由父亲继承。
该房价值人民币20万元。
婚后甲劝乙辞去工作以安度晚年,乙考虑到自己身体确实不好连辞去工作。
甲再婚后仍然忙于做生意,常早出晚归。
乙认为甲对自己冷淡、不够关心,遂于2002年9月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己诉称.双方婚前缺乏了解,仓促结婚.没有夫妻感情,非但不能安度晚年,反添烦恼、痛苦,坚决要求与甲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诉讼期间,乙的老父亲去世,未留有遗嘱,乙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价值12万元的汽车一辆。
甲同意离婚。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玫瑰家园”房屋应归谁所有?(2)价值12万元的汽车应归谁所有?(3)乙是否有权分得甲已购的公房?35.(本题15分)丁香与葛辉1988年11月经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均作了判决,双方均未上诉。
1995年葛辉又与王红结婚。
1987年9月的一天,葛辉与所在区城市改造办公室签订购房合同一份,于当日交款17175元,以拆迁房预售形式购买了某楼一处店面房,并于1990年店面建成后取得了该店面。
2000年3月,葛辉向政府领取了该店面房屋所有权证。
2002年1月,丁香向法院起诉,称其刚刚获悉该店面房系葛辉1987年9月交款购买,应属葛辉与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请求判决该房所有权的一半归其享有。
一审法院于2002年6月判决驳回了丁香的诉讼请求。
丁香不服,提起上诉,称葛辉1987年9月购买了该房,1988年11月法院判决葛辉与其离婚时,葛隐瞒了该财产,其在2002年1月才得知权益受到侵害,诉争的店面房属葛辉与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其理应享有一半产权。
二审法院判决支持了丁香的诉讼请求。
2003年10月.葛辉因装修家居向朋友刘某借款3万元,约定2年还款。
2005年,葛辉与王红的婚姻又亮起了红灯。
2005年6月,双方在法院协议离婚,并达成了“房屋财产归王红所有,债权债务由葛辉承担”的财产分割协议。
离婚后,葛辉为逃避债务“溜之大吉”。
刘某对葛辉到期借款主张债权,将葛辉告到法院。
经审查,葛辉下落不明无法到庭,原告追加已离婚的王红为被告。
王红以离婚协议中规定的由葛辉负责偿还为由,拒绝清偿借款。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对丁香要求店面房一半所有权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作出了不同的判决,你认为哪个法院的判决正确?(2)王红拒绝清偿葛辉的借款,法院应如何判决?34.(本题l0分)彭正刚与罗红系表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长大后,二人产生爱慕之情。
虽然双方父母均强烈反对,但他们一个非对方不娶,一个非对方不嫁。
2001年7月,彭正刚大学毕业去南方某城市工作。
2001年10月,罗红去该市,双方去办理登记结婚。
他们向婚姻登记机关隐瞒了真实的亲属关系,骗取了结婚证。
2002年春节前夕,罗、彭二人双双回到老家向亲戚朋友宣布他们已登记结婚。
罗、彭的父母认为后果严重,都很着急,尤其是罗红的母亲。
情急之中,她找到李律师咨询。
李律师劝罗红的母亲不必着急,她可以依法申请宣告罗红与彭正刚的婚姻无效。
另:罗、彭二人结婚后,有存款2万元。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李律师的看法是否正确?(2)当事人的财产如何处理?35.(本题14分)蒋国富与王秀珍在读大学期间就互有好感,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双方于1986年登记结婚。
婚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但由于王秀珍婚后一直未能生育,蒋国富又特别想有一个孩子,夫妻感情受到很大的影响。
蒋国富曾多次产生离婚的念头,但由于担心仕途受影响而作罢。
1997年8月,蒋国富认识了年轻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小宋,双方坠入情网不能自拔。
1998年4月,王秀珍得知此事,规劝蒋国富回心转意,蒋索性提出离婚,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王秀珍坚决不同意离婚,法院考虑到双方婚姻基础好,婚后感情一度也很好,遂在对男方予以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判决不准离婚。
此后,蒋国富不但不悔改,还与小宋在郊区租住房屋,以兄妹名义同居生活。
蒋国富的舅父于1999年春节回国探亲,赠与蒋2万美元,在赠与合同中载明以蒋为受赠人。
蒋用此款以小宋的名义购买房屋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