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2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杨子坤(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认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总结。
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录相《开国大典》。
(幻灯片、图片也可以。
)教学要点(板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新政协筹备会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2)会议的主要内容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开国大典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2.世界意义3.基本经验(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上半年(也就是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胜利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军事上:(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进军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接着,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
在政治上:(1)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全面展开,翻身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2)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总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讲授新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新政协筹备会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号召提出之后,立刻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热烈的响应和拥护,并准备派代表同中国共产党共商国家大事。
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华侨代表,分别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
当时接待民主人士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
同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与已经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及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获得了共同的协议。
明确指出:这次新政协与旧政协最根本的区别是“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不许参加。
”由于人民解放军迅速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9年上半年解放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
太原等全国的中心大城市,国民党政权基本上已被推翻,剩下的只是消灭其残余势力的问题;同时,全国解放后如何用最大力量来恢复与发展人民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及巩固国防的问题,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于是,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更为加速进行。
七届二中全会以后(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到了北平,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也相继到达北平。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和赞成这个主张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共计23个单位,134人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新政协筹备会于6月15日在北平宣告正式成立。
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筹备会决定设立6个小组,分别进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工作。
经过三个月的积极筹备,各方面都已基本就绪。
新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9月17日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看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片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其中包括各单位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
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
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
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因此会议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就是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还将对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并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各党派的不同要求和矛盾起调节作用。
(2)会议的主要内容(以上简表用小黑板或投影向学生展示。
)①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当时它是一部根本大法,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
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
《共同纲领》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
②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可根据《教参》简介李济深、张澜、高岗的情况。
)③大会还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这些决议都是经过筹备会和大会充分讨论、并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才确定的。
④大会一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
9月30日,在大会闭幕的那一天晚6点,举行了奠基典礼。
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委员会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让学生朗读课文)(看录相片《开国大典》或有关幻灯片、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的无比辉煌的胜利。
这个胜利,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广大劳动群众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这个胜利,必将使过去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作为一个伟大、光辉的节日而载入人类史册,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强大的人民新中国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2.世界意义(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即基本经验)(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3)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本课小结这节课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新中国的诞生,是100多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辉煌成果。
从此,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布置作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其主要成就是什么?2.《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