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呼吸系统组成: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
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
肺呼吸系统功能: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一、鼻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
鼻腔鼻前庭是鼻腔前下方鼻翼内面较宽大的部分。
固有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上、中、下三鼻甲三个鼻甲的下方有上、中、下鼻道。
鼻粘膜嗅区:呈苍白或淡黄色,内含有嗅细胞,具有嗅觉功能。
呼吸区:呈淡红色,粘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粘液腺和纤毛。
鼻旁窦上颌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中筛窦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喉1.位置喉位于颈前部中份,喉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
2.结构喉以软骨为支架,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内衬粘膜。
(1)喉软骨包括单块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由两块甲状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彼此融合,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在成年男子特别显著。
两板的下角与环状软骨构成环甲关节。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宽的环状软骨板构成。
板上缘两侧各与杓状软骨构成环杓关节。
杓状软骨:坐落于环状软骨板上缘,形似三棱锥体,可分尖、底和二突。
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环杓关节。
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形似树叶,会厌软骨外覆粘膜构成会厌。
(2)喉的连结包括环杓关节、环甲关节、弹性圆锥和甲状舌骨膜。
环杓关节能缩小或开大声门。
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
弹性圆锥为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此膜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声韧带和声带肌及覆盖其表面的喉粘膜构成声带。
甲状舌骨膜是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膜。
(3)喉肌属骨骼肌,可分为两群。
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
(4)喉腔:喉腔上借喉口通喉咽,下通气管。
喉腔的入口称喉口。
喉腔侧壁有两对前后方向的粘膜皱襞。
上方一对称前庭襞,左右前庭襞间的裂隙称前庭裂。
下方一对粘膜皱襞称声襞,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喉腔以前庭裂、声门裂为界分三部分:喉前庭:位于喉口至前庭裂之间。
喉中间腔:位于喉中间腔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其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引起喉水肿,产生呼吸困难。
三、气管和支气管(一)气管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下行入胸腔,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内面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气管由16~20个“C”字形的气管软骨环以及连接各环之间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环后壁缺口由纤维组织膜封闭,称膜壁。
根据气管的行程与位置可分为颈部和胸部。
(二)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平均长4~5cm,走行较倾斜。
右主支气管粗而短,平均长2~3cm,走行较陡直。
故临床上气管内异物多堕入右主支气管。
第二节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位于胸腔内,坐落于膈的上方、纵隔两侧。
肺形似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二面和三缘。
肺尖呈钝圆形,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肺底位于膈上面,向上凹,故又称膈面。
肋面隆凸,邻接肋和肋间肌。
二面内侧面邻帖纵隔,亦称纵隔面,此面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之处。
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
肺的前缘薄锐,左肺前缘下部有左肺心切迹。
三缘肺的后缘圆钝。
肺的下缘亦较薄锐。
左肺较狭长,有从后上斜向前下的一条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肺的区别二叶。
右肺较宽短,除斜裂外,还有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叶,分为肺叶支气管。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右肺:上叶:尖段(SI)后段(SⅡ)前段(SⅢ),中叶:外侧段(SⅣ) 内侧段(SⅤ),下叶:上段(SⅥ) 内侧底段(SⅦ) 前底段(SⅧ) 外侧底段(SⅨ) 后底段(SⅩ)。
左肺:上叶:尖段(SI)后段(SⅡ),(SI+SⅡ)两者称尖后段,前段(SⅢ)上舌段(SⅣ) 下舌段(SⅤ),下叶:上段(SⅥ) 内侧底段(SⅦ) 前底段(SⅧ) (SⅦ+SⅧ) 两者称内前底段,外侧底段(SⅨ) 后底段(SⅩ)。
第三节胸膜一、胸膜胸膜是一层浆膜,可分为互相移行的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分。
1.脏胸膜紧贴肺表面,并陷入到肺的裂隙。
2.壁胸膜按部位可分为四部分。
(1)胸膜顶:突出胸廓上口,伸向颈根部,覆盖于肺尖上方,(2)纵隔胸膜:贴附于纵隔的两侧面,(3)肋胸膜:贴附于肋骨与肋间肌内面。
(4)膈胸膜:贴附于膈的上面,与膈紧密相。
二、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封闭的潜在性的腔隙。
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间的磨擦。
肋膈隐窝:是在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处,是临床上胸膜腔穿剌抽液的常选部位。
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1.胸膜与肺的前界,两侧均起自胸膜顶,向内下方经胸锁关节后方至第2胸肋关节水平。
两侧互相靠拢,在中线附近垂直下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斜向外下,沿胸骨左缘外侧约2~2.5cm处下行,至第6肋软骨后方与胸膜下界相移行;右侧在第6胸肋关节处右转,与胸膜下界相移行。
2.胸膜与肺的下界:胸膜下界,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后正中线平第12胸椎棘突。
肺下界,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后正中线平第10胸椎棘突。
第四节纵隔一、概念:纵隔是左、右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二、境界: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
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为膈。
三、分部:纵隔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椎体下缘)将纵隔分为上纵隔与下纵隔,下纵隔再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和后纵隔。
附呼吸系统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 2.下呼吸道 3.声门裂 4.肺门 5.肺根 6.纵隔7.胸膜腔 8.肋膈隐窝二、填空题9.呼吸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10.喉腔分为、和三部分。
11.右肺被和分为上、中、下三叶。
12.壁胸膜分为、、和四部分。
13.肺的下缘于锁骨中线上与第肋相交,腋中线上与第肋相交,肩胛线上与第肋相交。
14.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和。
三、简答题15.鼻旁窦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16.试述喉腔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和喉腔的分部。
17.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18.比较左、右肺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19.试述肋膈隐窝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20.简述纵隔的分部。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21.成对的喉软骨是A.甲状软骨 B.杓状软骨 C.会厌软骨 D.环状软骨 E.舌骨22.构成鼻中隔的是A.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等 B.鼻骨和筛骨C.鼻阈和犁骨 D.筛骨垂直板和犁骨E.鼻中隔软骨和鼻骨23.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A.喉口 B.喉前庭 C.前庭裂 D.声门裂 E.喉中间腔24.喉炎时容易水肿的部位A.喉口粘膜 B.喉前庭粘膜 C.喉中间腔粘膜 D.声门下腔粘膜E.喉室粘膜25.气管A.位于前纵隔内 B.由完整的气管软骨环构成C.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D.上端与甲状软骨相连E.下端与舌骨相连26.肺A.位于胸膜腔内 B.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C.右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D.大致呈圆柱状E.右肺较狭长,左肺较宽短27.胸膜A.壁胸膜和脏胸膜形成胸膜腔,在肺根处开放B.壁胸膜衬在胸膜内并覆盖肺表面 C.胸膜下界与肺下缘一致D.纵隔胸膜是壁胸膜的一部分 E.胸膜顶是脏胸膜的一部分(二)单项选择题(A2型题)28.男性,患肺气肿多年,4 年前被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近日症状加重,出现右心衰竭、呼吸功能不全,为提供一条呼吸支持治疗途径,拟行气管切开术,切开的具体部位应该在A.第1~3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 B.第2~4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C.第3~5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 D.第4~6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E.第5~7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三)单项选择题(B1型题)A.上鼻道 A.脏胸膜B.中道道 B.肋胸膜C.下鼻道 C.膈胸膜C.蝶筛隐窝 D.纵隔胸膜E.鼻前庭 E.胸膜顶29.上颌窦的开口部位 31.覆于纵隔两侧的结构30.蝶窦的开口部位 32.覆于肺表面的结构(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33.鼻旁窦A.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B.上颌窦开口于上鼻道C.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D.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上鼻道E.筛窦后群开口于中鼻道34.开口于中鼻道的有A.额窦 B.上颌窦 C.筛窦前小房D.筛窦后小房 E.筛窦中小房35.上颌窦A.其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 B.开口于下鼻道C.开口位置高于窦底 D.是最大的一对鼻旁窦E.在直立时最宜引流36.喉腔侧壁粘膜上有A.前庭裂 B.声门裂 C.前庭襞 D.声襞 E.喉中间腔(夏武宪)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2.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3.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3.肺门肺的内侧面紧贴纵隔,亦称纵隔面,此面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主支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之处。
5.肺根进出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
6.纵隔是左、右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7.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封闭的潜在性的腔隙。
8.肋膈隐窝是在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二、填空题9.呼吸道、肺 10.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11.斜裂、水平裂12.胸膜顶、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胸膜 13.6、8、10 14.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三、简答题(略)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21.B 22.A 23.D 24.D 25.C 26.B 27.C (二)单项选择题(A2型题) 28.C(三)单项选择题(B1型题) 29.B 30.C 31.D 32.A(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33.A、C 34.A、B、C、E 35.A、C、D 36.C、D(车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