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结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情境。
自古以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外乎两种:注入式和启发式。
前者是使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学根本谈不到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后者则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现有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情境,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启发式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发现法”、“研究法”、“解决问题法”、“交流讨论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而且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教过。
在教学活动中,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低年级语文科的教学里,我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好动、注意力分散,接受力强而时间不宜太长,采用合适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生
字、拼音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平时对儿歌喜爱这一特点,自编一些与生字有关的儿歌让学生朗读,首先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然后抓住学生好动的心理来做一些游戏,学生很快就能接受。
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常采用的是偿试教学法,同样也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在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时,教师应当出具有多种适当答案的题目,旨在获取各种各样不同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只要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在所给予的各种答案中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词语造句,一个词语可造出意思不同很多句子,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分散思维。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应加强这“三性”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三性”的训练是很普遍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很快作出相应的反响,但独创性在小学阶段是很难培养的,一般都是比较拔尖,比较聪明的学生偶尔才做到。
四、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
简单的直觉思维,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如不用视觉,只有触觉、嗅觉辩别不同味道的水果,学生就能反应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直觉思维,它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设想解题的多种方法或构思以前出现的一种新奇想象等。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为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发展直觉思维。
要允许学生猜想,当然继猜想之后要尽量作出证明。
也要启发学生利用类比或解题的形象化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甚至老师也还可用直觉思维做出示范引起学生的模仿。
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积极性,不要因学生提出某一新奇的问题而加以制止,甚至给予打击,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反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