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大学生创业一封信的建议

给大学生创业一封信的建议

张安安:致创业大学生的一封信
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风潮兴起,一方面受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年轻人看到了自主创业盈利的契机和希望。

不过大学生创业的艰辛和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我从学校出来的这段时间也学习到了不少关于创业的知识,大都是关于如何成功的方法和创业的准备及步骤。

这些我都谈不了,因为我还年轻,我只能谈谈这些年我失败的教训,或许可以让新的创业者以此为戒。

一、认知自己的行为
(一)创业的心就业。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哦,这个我知道。

”这种话是出自于像满杯子一样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答案。

这也是创业者桀骜不羁的性格表现。

因为创业者在他初始的人脉圈子里,是一个进
取心、独立性、适应力等中和能力都比较强的人。

在往日的校园中他们就像圆的中心点一样,身边的
同学和朋友都是以他为中心。

但是这恰恰就养成了未来创业失败的习惯。

一个创业者是不可能无所不
知的。

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算侥幸的成功也只是暂时的。

我做过一个有趣的
游戏,就是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可以放20多个保证水不溢出来,相当于这杯水体积的
四分之一。

而我们创业者的差距就在这四分之一,纵使你有才华,没有韧性也很难被企业重用,因为
你迟早有一天会带走他的人。

你在寻找自己的创业团队的时候,这类的人也要非常谨慎的使用。

别人
为找到一个想创业的人就是伙伴。

如果你们各自想法不一,他迟早带走你的人。

倘若你现在还在一个
企业工作,你一定要把这个企业当做自己的去经营,你如果还想着自己未来的企业,是无法全力以赴
的投入工作的。

在工作中,没有全力以赴就无法开发自己的潜力。

别认为你现在是在为别人打工,因
为你有一天还是能借助老板的力量再创辉煌的。

(二)就业的心创业。

这类的创业者做事情往往是顾头顾尾,过于谨慎的。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经过详细的计划和做出一系列的假设。

虽说做好风险报备是创业常做的事情,可是过于谨慎也是失败的关键。


为企业的领头羊,你要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任何风险都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为一个问题被
解决的同时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记得我在创业初期,遇到人员招聘的困难。

我们参加过招聘会,贴
过宣传单,搞过网络推广等多种方法。

每一次没有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怀疑是否方法错误,方法
不对。

现在来看,这些都不是。

人员的招聘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座大山,不管你是爬过去,还是绕过去,
你在看到结果之前,都不要质疑自己的选择。

不要考虑太多的风险因素,风险和机会是共同存在的,
你等到风险没了,机会也就没了。

二、创业初期的三个重点
(一)实现可持续盈利。

问道很多人创业为什么会失败,他们都会说:“本钱不足。

”选择一个创新的点子去创业固然很重要,很多人都忽视了资金链的问题。

在一个新项目还没实现盈利的时候,很多创业者就
已经负债累累了。

我和很多集团企业的老板聊过,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自己的企业也是“十个公司
九个亏”。

赚钱的也就是靠那么一个。

这也就是说,很多成功的老板都有在继续创业,可是他们能够
有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公司支撑他们继续创业,投资新的项目。

那么对于我们年轻的创业者来说,经常
做的事情就是预测风险,预测回报率,预算回报时间。

可是一个新的项目,能够按预期盈利的可能性
是非常小的。

我也还在投资我的项目,虽然我现在的项目不是我最终的目的,可是它能支撑我资金链,
保证我对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发展。

所以,对于新的创业者来说,“借船出海”也是必要的手段,选择
一个固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先实现可持续盈利,再投资发展。

(二)不要太注重制度。

制度在一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个创业初期的公司,比制度更重要的就是实现盈利,企业的一切都是成本,只有营销才能产生利润。

制度应该是企业做大后,做强时期的重点工作。

百度总裁李彦宏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公司制度只有一条,就是不允许带宠物上班。

制度的确实能帮助
企业更好的去管理员工,可是创业初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颁布了制度不能不执行,执行的过程中
有发现有很多漏洞,需要修改。

制度的朝令夕改,就变成了老板与员工的游击战。

老板想着用制度去
约束员工,员工想着制度的漏洞来逃脱约束。

所以,创业初中太注重制度,很容易让员工和老板分化,
公司上下部能一心,谈何发展。

记得有一次一个创业的大学生问我,没有制度,怎么去保证员工的工
作效率呢。

我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公司开门,然后大声阅读励志书籍。

当我每天第一个到的时候,
发现慢慢有人比我来的早了,久而久之早上9点上班这条制度似乎就不存在了。

当我带领自己的核心
伙伴一起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时候,造就了一个积极奋进的工作环境,串岗聊天等一系列制度也作废
了。

其实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比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更为重要。

靠聪明的成功,是短暂的,只有靠
文化的成功才是永恒的。

(三)人员管理失败。

在我创办第三个公司的时候,虽然人员招聘还是我最头痛的问题,可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是特别的低。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员工,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留下来呢?我也曾经作为一个员工跳槽过很多公司。

留住员工我最大的感悟是,留基层员工靠金钱,
他们需要的就是稳定的收入,需要金钱带来的安全感。

留中层领导靠感情,他们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
追求的是归宿感,荣誉感。

而留住高层精英需要的是企业愿景,他们想法较多,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

他们总希望有属于自己足够大的舞台。

我在第一次开公司的时候也出现过人员流失的情况。

我们通常
范的一个错误就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和每一个员工单独的沟通,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当员工
在50人左右的时候,你起码要保证每个人每月都能沟通一次。

不要小看这种心理建设,这都是留住
别人帮助你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需要“三点一线”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少的人想法一直在变,梦想被社会给磨灭了,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下,很多人放弃了梦想,以致迷失方向。

很多有想法的学生起初也尝试过做销售职能类的工作,可是很多人没能坚持多久就换做行政类工作寻求稳定。

因为怕失败,怕没钱用,怕找家里要钱,怕像朋友借钱。

在行政岗位做一段时间后又换销售寻求发展,这样反复无常的跳槽寻找工作结果是每份工作都不如上一份工作理想。

换工作真的是因为没有发展空间吗?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发展中将兴趣爱好、特长、适应性三点合为一线的方法。

与其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又擅长并能适应的工作,不如我们自己去调整这三点的位置。

适应性、特长、爱好其实都是能够培养的。

选定一份工作,并让自己爱上这份工作来制造热情,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逐渐去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找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然会是你想要的结果。

工作的压力,环境的差异性等都会让你错误的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前的工作,这都是错误的想法。

适应性是你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下去,并谋求发展。

年青时期考虑的不应该是失败,因为你还有父母、朋友做后盾支撑你。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为你年青,你有失败的机会。

等到你结婚以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父母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你再想拼搏是不大可能了,因为你根本输不起。

所以现在,我们年青的创业者,甚至是大学生,只要有自己的梦想就要去拼命。

逃避压力,压力并不会因此减轻,只有重负下的征服才是胜利的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