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梳理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发展形象思维。
3、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判断其他三个识)
知识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认识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估测和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较难形成。
二上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辨认方向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有两个:一是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具体感知;而是知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本单元的学习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打下基础。
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知识借助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打好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
比较角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知识点:给定一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看简单的线路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今后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的知识奠定基础。
1、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
2、习题中遇到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学生把握的不好。
一下
第三单元(方位与图形)
知识点: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梳理
册数
单元及知识点
教学目标
教材的前后联系
学生可能遇到
的障碍
一上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知识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确理解。
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
知识点: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重点)
1.结合现实情景,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是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知识的重要基础。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编排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在日常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第七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知识点: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的关系及用厘米、米为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