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脚手架工程安全生产规范、条例及强制性标准

脚手架工程安全生产规范、条例及强制性标准

脚手架工程安全生产规范、条例及强制性标准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l30,介绍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适用范围、材质、构造;各类杆件的作用、承受的荷载及计算的原则。

重点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各类杆件的作用及使用。

1.1外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围的脚手架称为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多从地面搭起,所以称为底撑式脚手架,一般来讲建筑物多高,其架子就要搭多高,外脚手架也可以采用悬挑形式,在悬挑构件上搭设,称为悬挑脚手架。

(1)单排脚手架:它由落地的单排立杆与大、小横杆绑扎或扣接而成。

(2)双排脚手架:它由落地的里、外两排立杆与大、小横杆绑扎或扣接而成。

(3)悬挑脚手架:它不直接从地面搭设,而是采用在楼板、墙面或框架柱上设悬挑构件,以悬挑形式搭设。

按悬挑杆件的不同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48×3.5的钢管,一端固定在楼板上,另一端悬出,在这个悬挑杆上搭设脚手架,它的高度应不超过6步架;另一种是用型钢做悬挑杆件,搭设高度应不超过20步架。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

比如砌筑砖墙,浇筑混凝土、墙面的抹灰,装饰和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在其近旁搭设脚手架,以便在其上进行施工操作、堆放施工用料和必要时的短距离水平运输。

由钢管、扣件组成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以下简称“扣件式脚手架”)具有以下特点:(1)承载力大。

当脚手架的几何尺寸在常见范围、构造符合要求时,落地式脚手架立杆承载力在15~20kN(设计值)之间,满堂架立杆承载力可达30kN(设计值)。

(2)装、拆方便,搭设灵活,使用广泛。

由于钢管长度易于调整,扣件连接简便,因而可适应各种平面、立面的建筑物、构筑物施工需要;还可用于搭设临时用房等。

(3)比较经济。

与其他脚手架相比,杆件加工简单,一次投资费用较低,如果精心设计脚手架几何尺寸,注意提高钢管周转使用率,则材料用量可取得较好经济效果。

(4)脚手架中的扣件用量较大,价格较高,如果管理不善,扣件极易损坏、丢失,因此应对扣件式脚手架的构配件使用、存放和维护加强科学化管理。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

比如砌筑砖墙,浇筑混凝土、墙面的抹灰,装饰和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在其近旁搭设脚手架,以便在其上进行施工操作、堆放施工用料和必要时的短距离水平运输。

脚手架虽然是随着工程进度而搭设,工程完毕就拆除,但它对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会拖延工程进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施工需要,工人操作就不方便,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效也提不高;脚手架搭设不牢固,不稳定,就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伤亡事故。

因此,对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等决不可疏忽大意、轻率处理。

1.2适宜搭设高度1、单管立杆扣件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

根据对国内脚手架的使用调查,立杆采用单根钢管的落地式脚手架一般均在50m以下,当需要搭设高度超过50m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地采用了加强措施,如采用双管立杆、分段卸荷、分段悬挑等等。

从经济方面考虑,搭设高度超过50m时,钢管、扣件等的周转使用率降低,脚手架的地基基础处理费用也会增加,导致脚手架成本上升。

从国外情况看,美、日、德等对落地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也限制在50m左右。

2、分段悬挑脚手架。

由于分段悬挑脚手架一般都支承在由建筑物挑出的悬臂梁或三角架上,如果每段悬挑脚手架过高时,将过多增加建筑物的负担,或使挑出结构过于复杂,故分段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宜越过25m。

1.3构配件质量与检验1.钢管(1)扣件式脚手架杆件宜采用价格较便宜的焊接钢管。

(2)钢管钢材牌号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质量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索结构铡》GB700中Q235A的规定。

(3)钢管截面几何尺寸见表7—2,钢管长度应便于人工装、拆和运输。

扣件式脚手架规范规定的钢管长度见表7—2,每根钢管的重量不应超过25kg。

2.扣件(1)目前我国有可锻铸铁扣件与钢板压制扣件两种,可锻铸铁扣件已有国家产品标准和专业检测单位,质量易于保证,因此应采用可锻铸铁扣件。

对钢板压制扣件要慎重采用,应参照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l5831的规定进行测试,经测试证明其质量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时方可使用。

(2)技术要求:1)扣件应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作;2)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的铸造缺陷;并应将影响外观质量的粘砂、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4)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5)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6)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3)扣件质量的检验要求:1)扣件质量应按表7—4的要求进行检验;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70N·m时,可锻铸铁扣件不得破坏;3)如对扣件的质量有疑虑,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抽样检测。

3.脚手板(1)脚手板有冲压式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及竹笆脚手板等,可根据工程所在地区就地取材使用。

(2)冲压钢脚手板的钢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厚度不宜小于50mm,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的两端应采用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

(4)竹脚手板宜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

(5)为便于工人操作,不论哪种脚手架每块重量均不宜大于30kg。

(6)脚手板的质量按表7—5要求进行检验。

4.钢管、脚手板的允许偏差见录7—61.4构造要求1.脚手架几何尺寸扣件式脚手架的几何尺寸包括步距(h)、横距(lb)、纵距(la)、连墙件的竖向间距(H1)及水平间距(L1)、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等。

脚手架几何尺寸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使用要求。

脚手架的横距应满足施工工人操作及材料的供应、堆放等要求。

(2)安全要求。

脚手架的几何尺寸是影响脚手架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当改变横距、步距、跨距及连墙件的间距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将发生变化。

为此,脚手架几何尺寸应按使用要求、搭设高度进行初选,然后根据后面介绍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3)经济要求。

在满足以上使用、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节省钢管、扣件的用量,如当建筑物很高时,可对落地式脚手架的不同搭设尺寸进行多方案比较,也可对落地脚手架和分段悬挑脚手架进行比较等等。

(4)表7—7、表7—8给出的常用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几何尺寸,可供初选参考。

应该指出,脚手架的几何尺寸是根据满足使用、安全和经济要求,经过设计计算最后确定的。

因此脚手架的搭设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和有关构造、施工等要求进行,不容许搭设时随意加大或减小几何尺寸和减少构件。

当现场遇到实际条件未能实施设计要求,或脚手架的受力构件(立杆、水平杆、连墙件等)设置按设计要求有困难、荷载超重等情况,应按实际情况重新验算,以确保安全。

2.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满足下列要求:(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结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l/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等单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赢杆上;当使用竹笆脚于脚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l80mm。

(4)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小于180 mm。

4.脚手板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也可采用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图7—1);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l00 mm。

(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没,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l.2 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5.立杆立杆构造有以下规定:(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底座下设置木垫板。

木垫板的厚度应为5cm。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方不大于200 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剑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表7—9采用。

6.连墙件(1)连墙件设置的数量除应满足立杆稳定要求(与立杆稳定计算有关)、连墙件的受力要求(连墙件的计算)外,尚应符合表7—9的规定。

(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应均匀布置且宜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一字形、开口形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两步)。

(3)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4)对高度24m以上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