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湖北卷家有名士1南朝2刘义庆3❶王湛4既除所生服5,遂停墓所6。
兄王浑7之子济8每来拜墓9,略不过叔10,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11,止12寒温13而已。
后聊14试问近事15,答对甚有音辞16,出济意外,济极惋愕17。
仍与语,转造18清微19。
济先略无20子侄之敬21,既闻其言,不觉懔然22,心形23俱肃24。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25。
济虽俊爽26,自视缺然27,乃喟然28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❷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1有一马,绝.2难乘,少3能骑者。
济聊4问叔:“好5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6既妙,回策如萦7,名骑8无以9过之。
济益10叹其11难测,非复12一事。
❸【邓粲1《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2,兄子济往省3湛,见床头有《周易》4,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5曾看不?’湛笑曰:‘体中6不佳时,脱复看耳7。
今日当与汝言。
’因8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9。
❹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1,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2,然力薄不堪3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4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5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6。
湛曰:‘今直行车路7,何以别马胜不8?唯当就.9蚁封10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11,果倒踣12,其俊识13天才14乃尔15。
”】 ❺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1?”济曰:“始2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3叹述4如此。
浑曰:“何如5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6。
帝曰:“谁比7?”济曰:“山涛8以下,魏舒9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10,见湛,叹服其德宇11。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①【名士míng shì】:(1)指已出名而未出仕的人。
郑玄注:“名士,不仕者。
”(2)泛指有名的人。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3)特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爱书,不事生产。
所与游皆名士”(4)指刑名之士(崇尚法家之士)。
《史记·律书》:“自是以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 【名士】一词,源于我国古代魏晋时期 。
魏晋多名士 ,他们的特点: 多隐居,峨冠博带,说怪话但博学多才,形貌潇洒,偶尔也有放浪形骸的。
有云: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②【南朝】:南朝(420—公元589,共170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简称。
自公元420年刘裕灭亡东晋王朝建立宋,接着是齐、梁、陈,而陈朝最终于589年被隋灭。
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宋(420年—479年,共60年);南朝齐(479年—502年,共24年);南朝梁(502年—557年,共56年);南朝陈(557年—589年,共33年);其中最长的不过60年,最短的仅有24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治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③【刘义庆】(403—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南朝刘宋文学家。
刘宋武帝刘裕之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刘义庆是这本书的编者,并不为作者。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 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
京尹时期(15-30岁)。
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④【王湛zhàn 】:(249~295年),字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官至西晋汝南内史,又称王汝南,王昶之子,王浑之弟,儿子是王承。
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额大鼻,少言语。
服完父丧后,闭门不交宾客,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晚成,被同族认为痴,起初只有父亲王昶欣赏他。
后来被侄子王济称赏,在应答晋武帝时说王湛人材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由此渐而知名。
二十八岁方出仕,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
元康五年(295年)去世,时为四十七岁。
【湛zhàn 】1、深:精~。
~恩(深恩)。
~蓝。
湛深 深湛;精深 湛深的艺术功力。
2. 清澈:清~。
澄~。
1.湛蓝 zhànlán 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湛清 清澈 天空湛清如水。
【冲素chōn ɡ sù】 亦作“冲素”。
冲淡纯朴。
【冲淡chōng dàn 】冲和、淡泊,叫做冲淡。
冲淡和纤秾不同。
纤秾用的是浓彩,冲淡施的是淡墨。
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
魏晋文人濯足清流,不染尘俗,同封建权贵不合作的精神,对安静、美好的理想境界的憧憬,是形成冲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⑤【除所生服】:为父母守丧完毕。
【所生suǒ shēng 】: 1.生身父母。
: 注:“所生,指亲母。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除服】:亦称“除丧”、“脱服”。
除去、脱去丧服。
谓守孝三年完毕。
⑥【墓所】:1.墓地,坟地、墓次。
【墓 mù】 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
墓地。
墓园。
墓道。
墓碑。
坟墓。
墓志铭。
【所 suǒ】 处,地方:住所。
哨所。
场所。
处所。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
派出所。
⑦【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期的大臣,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孙,曹魏司空王昶之子。
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
嘉平元年(249),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
后来又被起用为怀县(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年间(264-265),为越骑校尉。
王浑曾辅佐晋武帝和晋惠帝两代君主,在晋初的军事和政治上作出了一定贡献。
特别是在平吴作战方面功绩显著,因此官职累累升迁。
⑧【王济】(246~291),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名士。
西晋大将军王浑的次子。
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被晋武帝司马炎选为女婿,配常山公主。
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
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
王济年四十六岁,先其父王浑而亡,追赠骠骑将军。
⑨【拜墓】:拜扫坟墓。
拜扫baì sǎo :在墓前祭奠;扫墓。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
”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清明拜扫,搭船借伞,前世恩人来相见。
”⑨【】又如:略等(大约相等,差不多);略绰(阔大;大略);略订(约略计算);略约(约略)⑩【略不过叔】:基本上、几乎不拜访他的叔叔。
略lüè本义:封疆土地;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左传·昭公七年》1、基本上,几乎,稍稍,全,皆,都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略无慕艳意。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 稍稍,稍微;略懂一点,略识文字(初识文字,认字不多)3通“掠”。
抢劫;夺取 “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郝逢传》4、谋略:móu lüè,雄才大略: xióng cái dà lüè: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才,才能。
略,计谋。
⑪【脱时tuō】:结合上下文,应做有时、偶尔的意思来讲。
偏义副词,重点由“时”字联想。
脱字确实不知道作什么讲。
脱tuō 肉去骨曰脱。
——《尔雅》 1. 离开,落掉:~产。
~发(fà)。
~节。
~离。
~落。
~贫(摆脱贫困)。
~稿(完成著作)。
~手。
摆~。
挣~。
临阵逃~。
2. 遗漏:~漏。
~误。
~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
亦称“夺文”)。
3. 取下,除去:~下。
~帽。
~氧。
~脂。
~胎换骨。
4. 倘若,或许:~有不测。
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
~易(轻率,不讲究礼貌)。
轻~(轻率,不持重,放荡)。
脱产学习就是参加工作后再去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的方式,其管理模式与普通高校一样,学习期间不在原单位工作,不占用周六和周日的工休时间,对学生有正常的、相对固定的授课教室和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寒暑假期安排。
⑫【止zh ǐ 】: 1. 仅,只:~有此数。
不~一回。
2. 停住不动:~步。
截~。
3. 拦阻,使停住:~痛。
禁~。
4. 古同“趾”,脚;脚趾头。
⑬ 【寒温hán wēn 】 1、.指问候冷暖起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 瞻 ,寒温毕,聊谈名理。
”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
”《红楼梦》第一○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 赵堂官 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 贾政 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2、冷暖。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⑭【聊liáo 】本义:耳鸣 1.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且(姑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