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长公开课教案

船长公开课教案

船长
一、谈话导入,认识文体特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船长)。

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

(板:小说)同学们读过小说吗?谁来说说,小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说。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

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板:人物),情节曲折生动(板:情节),环境描写细致具体(板:环境)。

(指板书)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3.《船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船长)。

作者围绕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事?简要地介绍一下。

(教师相机板书:遇险——脱险——殉职)* 评:简洁明了!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

4.这篇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但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在“人物”下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感受紧急环境
1.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

教师描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大西洋海面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在死亡面前,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惊慌失措,他们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顷刻间船上乱成一片。

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文字:(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从这一段文字中,你感到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追问:从哪儿感受到的?(可怕、意外、突如其来)
(2)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就渲染场面的可怕、慌乱和紧张呢?
* 是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谁来把这种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场面的混乱与可怕吧!一起读。

(学生齐读)(二)感知四次命令
诺曼底号遇险了,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带领船上的人脱险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3至28小节。

找一找从乘客们遇险到
脱险之间,哈尔威船长一共下达了几次命令?可以做上记号。

(四次)学生交流。

※第一次命令
1.我们来看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谁来读?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2.从这一次命令中,你读出了什么?(尽量让学生多维度去说,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对话)
* 尊重妇女、爱护弱小。

* 船长充满智慧。

* 富有经验。

* 从“必须”“全都”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果断。

* 船上只有60人吗?(60人、61人)那哈尔威船长为什么强调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哈尔威船长在救援工作的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和决心。

(指名读)4.指导“吼”的读法:注意这一道命令是“吼”出来的。

(把“吼”字变红)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命令,你来读——(指名读);他是“大声吼道的”,你来读——(再指名读);他是不顾一切地“吼出来的”,一起读——(齐读)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
5.是呀,船长的语言充满力量与威严,富有震撼力!我们再吼一吼船长的命令。

※第二次命令
1.事实上,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发生了什么?课文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

(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乱得不可开交。

(1) “乱得不可开交”(点红)什么意思?
(2)从哪些词句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船上“乱得不可开交”?
* “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疯,而是整个人群都疯了。

)* “一窝蜂”“拥”……
(3)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4)是呀,意味着整个诺曼底号将全军覆没。

这一段场面描写让我们感到小说的情节越来越紧张,我们的心也越绷越紧。

来,一起读——(齐读)2.就在这时,人们在黑暗中听到一段对话——(出示对话,播放录音)
(1)这段对话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生齐答: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

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这段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尽量让学生发现、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船长居然说20分钟够了。

从一句简短的“够了”,人们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这句“够了”你会怎么说?(指名读)一句“够了”让那些身处绝望之中的人重新找回希望,再读一读!(指名读)
3.在这生死关头,大家都只顾自己逃生,谁也没有按照船长的命令去做,于是船长发出了第二道命令。

(出示)“哪一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1)这是船长的死命令,在那样一种危机的时刻,船长的那句话应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口气。

我们一起读。

(2)奥克勒大副真的会开枪吗?
最危急时保证大多数人的生命,这是做人之道。

必要时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这是一个船长的权力,当然更是他——职责。

(3)如果我把这段话改一下,比较这两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4.从这段对话中你又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5.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这一段对话什么秘密?(对话简短、有力,节奏快)
*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正是这简短、有力、节奏快,传神而精彩的对话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临危不乱、自信果敢而富有经验的船长。

这就是小说语言的魅力。

内容与语言、人物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

6.咱们来合作一下好吗,老师读哈尔威船长的话。

第一第二排读洛克机械师的话。

第三第四排读奥克勒大副的话。

7.听了这段话后,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伟大的灵魂”在这里指什么?(精神与品格)
是呀,他是用自己的伟大的灵魂在拯救这场灾难,拯救灾难中的人们。

他犹如铁铸一般,巍然屹立于上空。

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名读、齐读)※第三、四个命令
1.(出示第三个命令)第三个命令,你读。

* 师接:这是船长发出的第三个命令,他连一个见习水手的克莱芒都没有忘记。

2.(出示第四个命令)第四个命令,请你读。

* 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

3.船上剩下的人越来越少,就在这样危机的时刻,(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4.雨果真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仅仅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一位沉着、细心、威严、伟岸的船长形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三)感悟悲壮的沉没
1.二十分钟过去了,诺曼底的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下去了。

(出示视频)点图\点音乐\点字
(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上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
2.静心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主要问题:船长,你完全可以逃生,为什么没有逃生?)
3.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4.是啊,中国的剑客有这样的誓言,剑在人在。

那么作为西方的船长,他也同样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

“诺曼底号”承载着哈尔威的生命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现在船沉了,虽然责任不在他,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船长,他别无选择,他必须与船共存亡。

5.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船长的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
6.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内心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百感交集,他们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出示:
(1)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船长啊,船长,。


(2)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船长啊,船长,。


请任选其中一个句式,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7.学生写。

指名读。

8.读到这儿,孩子们,你们打算用哪些词来赞美你心目中的船长呢?(指名答,说得好的到黑板上板书)
9.(深情地)在生与死之间船长哈尔威选择了后者,他徐徐地沉入了大海……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可是他却让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深受震撼,人们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出示最后一小节)。

引读:
①见习水手克莱芒要说——(一女生读)
②大作家雨果要说——(一男生读)
③还有读文章的我们也要说——(齐读)
10.大家用了这么多美好的词语来赞美船长(指板书读),概括起来说——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板书)。

三、课堂小结向英雄致敬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曲悲壮的挽歌,一首英雄的赞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一起感受了小说的魅力,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相信,船长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扎根于我们的心底。

板书:
6 船长英雄短篇小说
遇险——救援——殉职人物、情节、环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