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材料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物理
1、课题:试卷分析
2、教学目标:1、质检二考试试卷分析,分析学生得分情况
2通过考试认真总结分析试卷找出经验和教训。
3总结自己教学情况。
3、教材分析:试卷内容
4、学情分析:.根据目前学生存在懒惰不愿意做题,更不愿意作图的毛病,让他们多做练习,
认真做图,规范练习。
5、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
难点选择题 14 17 18 20 。
实验题和计算题 23题25和26
6、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归纳总结
学生在实验题得分很低,没有抓住实验要点,没观察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不匹配。
电压表量程1伏特可电阻电压至少2伏以上不可以用,再则扩大量程没电阻箱也不可以
中有把电流表当电压表用,利用I1R1=(I2-I1)R2
然后用分压接法即可。
计算题得分较高,课堂针对学生普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再多说。
下面讲试卷讲评策略;
试卷讲评:
讲共性的问题、错误,典型的个性问题。
学生都出现的共性问题、错误应多花时间进行重点讲解。
分清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问题,是试卷讲评课不能面面具到,每个题都讲一遍。
对于多数情境、建模出现问题,还是解题程序、细节存在失误。
如知识上可采取的方式是:多角度、多变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的内在实质,挖掘概念的
内涵外延,总结规律的使用条件。
使学生对错解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典型性个性问题也要进行讲解,注意某些个性问题之间存在类型相似和深浅程度不同的典型,设计一个综合题将其巧妙串联起来进行讲解、纠错。
进入总复习教学,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重视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因而教师在讲解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是要指导学生审题时有那些注意点需要强调,如何挖掘试题的隐含条件,如何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切题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思考试题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好状态、过程的分析,最佳解题途径在哪里。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并将规范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规范解答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09海南卷)15.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某时刻,车厢脱落,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减速滑行。
在车厢脱落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
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
【原题1】(1997年高考物理第26题)如图1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 发出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U0=1000 V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 沿两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A、B极长l—0.20 m,相距d=0.020m,加在A、B两板间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u-t图线如图2所示.设A、B间的电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两板外无电场.在每个电于通过电场区域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作恒定的.两板右侧放一记录圆筒,圆筒左侧边缘与极板右端距离b=0.15 m,圆筒绕其竖直轴匀速转动,周期T=0.20 s,圆筒的周长s=0.20m,圆筒能接收到通过A、B板的全部电子.
(1)以t=0时(见图2,此时u=0)电子打到圆筒记录纸上的点作为xy坐标系的原点,并取y轴竖直向上.试计算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y坐标和x坐标.(不计重力作用)
(2)在给出的坐标纸(图3)上定量地画出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点形成的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