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4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 分)
三、判断题(10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66、
(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也是真理的具体性的重要表现。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会变成真理。

(5分)
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一定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

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取先进的外来文化精神,坚持和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分)
(2)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

(5分)
五、论述题(20分)
67、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9分)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分)
结合热点略。

(8分)
68、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1分)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3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和主导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利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得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生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6分)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主要表现是: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点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增大。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这些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