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试论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试论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本文调研了西安部分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首先,要解决学生根深蒂固的体育意识淡薄问题;其次,采取多种办法解决体育场馆利用
率低的问题;第三,健全体育考核评价制度。

标签:高校体育文化;现状;建设
一、前言
体育文化作为体育范畴内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被作为树品牌、创特色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大学生对体育文化发展的认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策略。

高校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有益于培养大学生体育行为意识,促进素质教育;有益于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增进文化交流;有益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文化一直是许多教育家和体育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延伸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很多高校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
能水平,也注重对体育道德的培养,使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发展虽然有一些改善,也逐渐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是存在的问题相对还是很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能结合实际,找出更好的对策来改善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发
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为调查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政策信息,掌握国内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现状和发展动态,探讨我国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本研究设计与分析提供思路。

(2)走访调查法。

重点访谈西安市部分高校,针对所掌握存在的问题对部
分学生及老师进行访谈及调查。

进一步了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程度,掌握目前陕
西高校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现阶段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是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体现的。

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和各类体育知識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这就体现了体
育文化发展的趋势。

(2)高校体育文化开展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

高校体育文化的客观性是在长期的实践教育中形成的,是直观教学的延伸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
独立的。

第二,时代性。

任何文明的文化,都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在一定程度上
带有时代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前进演变出自己的特性。

第三,先导性。

体育文化的发展,是能够及时迅速的反映出体育动态和科技
发展水平,也是高校体育文化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的途径之一。

(3)现阶段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校园管理体制的束缚,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目的明确,无形中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朝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潜力,同时也造成体育活动的项目的缺少,学生自己组建活动组织的
能力和经验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重视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购置,基本能满足学校正常体育课程的需要,虽然也有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成效很显著,但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管得过多过严,使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非常低,许多学校体育物质设施形同
虚设。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重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教育部门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师生只要身体健康,有参加的锻炼项目和活动就可以了,谈到体育意识观念,大家都认为只要运动了就行,不必专业和强化。

因此就更谈不上在校
园文化教育中用体育的精神去激励人的意志,培养和鼓舞人的斗志。

2、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体育意识淡薄。

和文化课相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中相对比较轻视体育。

这是造成体育教学不被重视,体育老师不被尊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的淡薄,与人们传统的体育理念是密不
可分的。

(2)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

当前,很多高校在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购置上做的很好,但是学校规定的制度太多太严或者场馆高额的使用费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学校觉得投资了很多却没有学生利用,学生觉得学校建设只是给外面人看的。

(3)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存在不足。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成绩的评定是通过考核与评价来通过确定的,作为教学中重要的反馈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和导向,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体育课程评价偏重于课内体育技能、理论和身体素质的考核,以一个人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投得远近来评价体育成绩的好坏。

这种以竞技体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全体学生,表面上看似客观,实际上对学生是不全面、不公平的,会损害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挫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3、建议与对策
(1)要解决学生根深蒂固的体育意识淡薄问题。

首先要大力宣传体育文化的乐趣以及对身体及文化修养带来的益处;其次,应结合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关考评制度,把体育课程作为重点考评对象,并严格执行;最后,对学生进行阶段
性的体能测试,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解决体育场馆利用率低的问题。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学校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利用体育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的体育技术,让学生逐步的感受专业对技术的提高速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三,建设专门的社团,吸取对各项目感兴趣的各类学生,并规
定每周活动时间和次数,让学生形成体育活动的习惯。

(3)健全体育考核评价制度。

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次数、兴趣以及对体育课的态度等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

二是针对每个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提倡奥林匹克运动,崇尚参与,不以成绩论成败。

三是在体育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意识,
多方面多角度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