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SY-)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SY-)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SY-
中国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苗家坝实验室
2011年9月24日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1.前言
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苗家坝实验室受水电十六局第二分局橙子沟项目委托,进行C20W6F10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按贵部所提供试验要求,依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05)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已经结束,综合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各项性能成果,提出C20W6F10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以供参考。

2.原材料试验结果
2.1水泥
依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标准要求对配合比试验采用甘肃祁连山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检验水泥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2-1。

水泥物理及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2-1
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对配合比试验采用的陕西略阳Ⅱ级粉煤灰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所检验粉煤灰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2-2。

粉煤灰物理及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2-2
2.3骨料
2.3.1细骨料
配合比试验中细骨料采用橙子沟水电站A标骨料场人工砂,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进行检验。

各项指标均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标准要求,检验结果见表2-3。

细骨料检验结果表2-3
2.3.2 粗骨料
配合比试验中粗骨料采用橙子沟水电站A标骨料场人工石,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进行检验。

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见表2-4。

粗骨料检测结果表2-4
2.4外加剂
2.4.1高效减水剂
对四川吉龙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依据《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见(表2-5)。

高效减水剂检测结果表2-5
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作为备选产品。

2.4.2引气剂
配合比中掺入引气剂为江苏博特SBTJM-2000新型混凝土引气剂。

依据《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见(表2-6)。

引气剂检测结果表2-6
3.骨料级配试验
对粗骨料按照不同级配比例进行组合,各级配骨料紧密密度和空隙率试验结果见表3-1。

根据试验结果,参考同类混凝土, 考虑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下,最终选用:二级配小石:中石=50:50。

粗骨料紧密密度和空隙率表3-1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原材料性能试验完成的基础上,依据贵单位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参考同类工程配合比选择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以及其他参数。

4.1混凝土配制强度
依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混凝土配制强度按f cu,0≥f cu,k+tσ计算,其中t为保证率系数、σ为强度标准差,标准差σ值见表4-1,配制强度计算见表4-2。

标准差σ值表4-1
混凝土配制强度表4-2
混凝土各项性能以及强度试验结果见表4-3、表4-4。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结果表表4-3
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表4-4
4.3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
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见表4-5。

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4-5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报告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见表5-1。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表表5-1
注: 1. 配合比采用假定容重法计算,二级料容重为2420 kg/m3。

2.配合比中的砂石骨料均以饱和面干为准,当原材料含水率发生变化或为满足施工要求而增加用水量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对配合比做适当调整。

3.当砂细度模数发生变化时,砂率应做相应调整。

4.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出机陷度按14~18cm控制,混凝土含气量按4.5~
5.5%控制。

5.配合比所采用原材料的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在实际生产中原材料若发生变化时,应由专业试验人员对配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