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第五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肆、校外賃居生缺乏情境預防觀念
賃居生對於自身賃居之情境並未有相關危機 意識,特別是在生活起居之習慣上,對於室 友攜帶之朋友,進出宿舍之人口並未留意。 導致受訪者D 之室友目睹竊賊進入屋內,但 卻誤以為是室友的朋友而未加防範或阻止竊 盜。 此外,受訪者C 在遭竊後,並未隨即察覺賃 居處有異樣,顯示出學生對於自身賃居處之 安全警覺及情境預防觀念不足。
五、首次竊盜經驗 第一次竊盜的經驗,竊盜動機以好奇及玩樂者、居多,年齡則 在12-15 歲的國中階段,竊盜的時間以夜間較多,地點以家 裡居多。 第一次偷車經驗甚少作計畫,大部分為臨時起意動手行竊居多, 第一次偷車的心情普遍都很緊張、刺激,對於新奇事物好奇心 強烈,加上朋友間相互影響及學習,偷車的情形自然容易形成 效應,至於第一次偷車後被逮捕的可能性很低,而日後成為累 犯的情況偏高。 汽車竊盜犯罪人認為偷車經驗,偷一部車完成開鎖時間,以一 分鐘以內完成開鎖時間為最安全,時間越久越危險、越容易被 抓,時間越久危險性偏高。 「大惡皆由小惡起」,汽車竊盜犯罪人之犯罪歷程,皆是從小 時候偷東西開始,一開始偷腳踏車開,然後偷機車、汽車,偷 國產車、進口轎車等等
2.認為還不到職業的程度 個案D、E 皆以竊盜為生,E 甚至有十多年 的犯罪生涯,卻表示只是對偷竊有些技術、 心得而已,並不認為自己是職業竊盜。
*偷到有心得而已,也沒有什麼技巧(CD-131) *不,那不是職業啦。我還不太專業,有一點技 術而已。(CE-27-1)
2)犯罪动机
满足物欲
(二)對職業竊盜的看法 1.認同自己是職業竊盜,但不會覺得光榮 對於自己是否為職業竊盜,個案A 坦承不諱,認為自己完全以 此為生,但也表示害怕被家人知曉;個案B 雖然口頭上否認, 但下意識已經把此當成職業在描述;個案C 也認為自己是職業 竊盜,但不會以此為榮。 *我認為我是職業竊盜,因為我瞭解自己,從小孩開始就做這 一途了,沒有做過任何行業的工作。(CA-16-1) *可是這又不是職業,可是我都會講到那方面(CB-24-2) *我不會想說覺得很光榮。(CC-19-1)
2.模組化的反應,隨時注意新的資訊 雖然個案A、C 身陷囹圄,但仍會習慣性地 注意新的資訊,瞭解竊盜目標物的變動。個 案B 也表示遇到新的目標會有制式的反應, 立即會尋找破解防盜的方法。
*就是那種手很癢的,看到比較新的東西就會想 要去研究,就是有種病態。看到一台車,就會 走過去看,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說防盜器裝在哪 裡,還是說那台車子他沒看過,就踢他輪胎看 他那邊會叫(CB-23-1)
一般而言,低的遵从性和支配性、高的灵活性、低 的从众性、高的操纵性显示出一个人具备较大的从 事盗窃犯罪的可能性
4)盗窃犯罪生涯发展
汽车盗窃犯的犯罪决意与生活形态
葉瑞紘,2010 一、個人基本背景 汽車竊盜犯罪人之教育程度,以國中畢(肄)業者居 多,入獄前從事之職業大都屬底下階層、勞力階級 為主。家庭經濟狀況,普遍為小康以下,經濟窘困 者居多,為累犯之治安顧慮人口情形較為嚴重, 至於婚姻狀況方面,俱有獨立獨行之性格、缺乏歸 屬感,則普遍不美滿的傾向居多。 從事之職業,大都以非專業技術性勞動力者居多, 其職業工作普遍以技術工之類似情形居多。
王志家、王相臣,2003
扒窃犯的行为特征(《犯罪心理学教程》 编写组,1987)
眼神特征
两眼总是注视人们的衣兜、皮包 在商店注视他人取款或付款情形 在车站码头注视可能带钱者 作案时环视四周
表现特征
乱窜 尾随 钻挤 试探 隐语 钳口(干扒窃的行为)、天窗(上衣兜)、 平台(下衣兜)、底仓(裤兜) 下货了(把钱掏了出来)、兰海(钱多)、兰干(无钱)
3.相互比較與挑戰難度 不管是跟自己比,或者是跟他人比較。職業竊盜與除了會比較 偷竊目標的種類外,更會有比較破解障礙的難度與速度的想法。 *很多次以後,就是拼速度,會去比。像我在牽CEFIRO,它 有一個警報控制器,在在副駕駛座、置物盒的下面,現在就是 會比賽,開車門、拔防盜器能幾秒(CB-8-1) *年紀比較大的會去比誰牽的車比較好。之後就是比開鎖,鎖 類的品種,比技巧、難易度(CB-8-2) *就會自己研究思考,就越挑戰越難的鎖。只有學到開鎖,光 是開鎖就有好多種要學,開車的、開機車的、開門的等。 (CC-8-3) *有這種想法會去挑戰越難的車,會想去越偷越高級的車子。 (CC-15-2)
相关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源于古典犯罪学 人拥有理性,且趋乐避苦 受预期利益推动,个人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 化 机会
Cohen,Felson,1979日常活动理论
有动机的犯罪人能够把握日常活动中出现的 机会 三要素
有能力与动机的犯罪人 合适的目标 遏制犯罪发生的抑制者不在场
贪:吃喝玩乐、穿着打扮
虚荣
过于重视外在价值
交往 扭曲的嫉妒、报复心理
3)人格特征
熊晓燕等,2001
L说谎、F效度、HS疑病、D抑郁、PD病态人 格、SC精神分裂症、MA轻躁狂存在显著差异
李化侠、李小平,2006:
对200名男性盗窃犯的CPI测量结果进行因素 分析,得到五个因子 遵从性、支配性、灵活性、从众性和操纵性
4.中立化犯罪的行為,只想到自己的需求 個案A、B、C 表示不會考慮到被害者的因 素,只會想到自己的需要。而個案D、C 則 認為被害者是有錢、富有的,承受得起損失, 進一步合理化自己行為
*偷是正常的,不會去想,反正有保險公司可以 理賠。反正都是有錢人才會去開那種車。 (CE-25-1)
第五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 分析(上)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三节 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一、概述 1.概念
以非法手段侵占公私财产和牟取经济利益的犯 罪行为。 Maguire,2002:英格兰和威尔士2000年报 告的犯罪类型中,盗窃和入室盗窃的犯罪人占 总数的58%,加上诈骗、刑事毁坏,比率上升 到83% 王贤喜、杨新庆,2003:在校大学生犯罪中, 财产犯罪占70%以上。
二、家庭狀況 汽車竊盜犯罪人之父母社經地位並不高,而 且父母親的感情及相處情形通常都不太融洽。 在於親子關係方面則比較疏離居多,父母親 和小孩子間進行親子溝通不良,致對於家庭 缺乏歸屬感及安全感。 此外,與家人同住的比例甚低,且年幼即離 開家庭出去外面工作。
三、學校學習經驗 汽車竊盜犯罪人之學習成績表現普遍不佳,在求學 過程中成績就始終不理想,在學校學習的附著力較 低。 對於導師的印象以負面者居多,在校求學過程當中, 通常具較多負面印象居多,國中階段則大都持負面 看法。 在同儕相處關係上,普遍呈現緊張及衝突的局面, 同學感情並不融洽,不喜歡上課讀書、經常翹課及 從事其他偏差行為。
语言特征
2.心理特征
朱济民,1999 1)道德与法制观念
道德:为钱;为己;享乐
杨士隆,2002:不公平的社会信念;无同情心
法制:能逃脱;对立
石晓华、薛荣金:大学生,“没想到那么严重”, 18起案件中,46.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什么是 违法,什么是犯罪;35%的人表示一般了解.只 有18.5%的大学生表示清楚违法与犯罪
防卫空间理论
Newman,1972 空间本身能在实际或形式上降低犯罪机会
领域感 自然监控 建筑物外观与环境 邻接区域的安全性
蔡智锋等,2008
(2)盗窃犯罪的手段
朱济民,1999
撬窃51.3% 顺手牵羊14.4% 扒窃6.5% 内外勾结5.2%
王国玉,2005
职业盗窃罪犯的認知(郭人豪,2006)
(一)犯罪的認知 1.過度的自信 或許是偷竊成功的次數太多,幾乎所有的個案都過 度高估自己的偷竊能力,而且往往只注意到對自己 有利的情境線索。
幾乎偷竊的種類都做過了。偷竊的防護,像大鎖等對我 沒有用(CA-11-14) *其他柺杖鎖那類的都沒有作用(笑笑,顯示自信)。 只要時間幾秒之類的,我都沒問題。(CA-11-16)
秘密窃取
类型
一般盗窃;汽车盗窃和机车盗窃 侵入盗窃(暴力和非暴力);扒窃;内窃 预谋、机会、冲动
1.一般特征
住宅盗窃犯的空间搜寻模式
洪百亮,2009 P.86
大學生校外賃居住宿情境與竊盜被害之關 聯性研究—以中正大學學生為例
王森林,2009 第一節 校外賃居住宿情境之竊盜被害特性 壹、校外賃居竊盜被害情境以闖空門或趁隙 侵入竊盜為主
竊盜犯罪者在校外賃居宿舍之標的物選擇上, 以輕型電子產品為主,例如筆記型電腦、隨 身聽、翻譯機、照相機等,以及現金。 有此可知,大學生賃居處之竊盜與一般住宅 竊盜所損失的物品特性相同
第二節 校外賃居住宿情境與竊盜被害
壹、大學生校外賃居缺乏情境防備心 五位研究參與者初期尋找賃居處以租金為優 先考量,在失竊後才注重門禁系統、監視系 統等防竊設備 四位參與者屬於同儕同住之團體生活,因此 在賃居處內並未有隨手鎖房門之習慣。
大部分的住宅竊盜犯是非常不願意行竊有人在家的 房子,因此在進入房子之前,他們會再三確認屋裡 無人,或趁人深夜熟睡之際,潛入偷竊。 竊盜犯們最常用來測試屋內有無住戶的方式是敲門、 按電鈴,其他諸如:打電話、觀察車庫門窗是否佈 滿灰塵、夜間是否開燈、觀察信箱是否長期無人收 信…等方式作為闖空門之準備。 此外,多數的住宅竊盜犯表示在任何情況都不會想 去碰那種裝有警報器的房子,而且大部分的受訪者 多是採用破壞門鎖或者是打破窗戶玻璃侵入住
貳、校外賃居生之生活習慣易遭受竊盜
休憩、睡眠時期未有門窗上鎖之習慣者,以 及對於賃居處人口進出狀況未加以掌控者, 亦是將自身暴露於竊盜被害之情境中 被害者平日輕忽竊盜預防措施,在賃居處之 選擇上,以價格為優先考量,安全及相關硬 體設施則是其次,甚至未列入考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