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Wd )(1
a) g
④ 空载启动下行或以额定上行制动
Sd=S1
=(Wd
)(1
a) g
Sx=S2
=(G)(1
a) g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轿厢架的强度计算:
轿厢架是轿厢的主要受力部件,它与轿底、 轿壁、轿顶和轿厢连接件自轿厢内的载荷 及自身重量造成的力,其中轿底承受来自 轿厢内的可变载荷,轿顶承受安装维修时 的活动载荷,轿壁维持外形和承受轿顶、 门机等固定设备的重量和传递来自轿顶的 载荷。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导轨计算:
电梯在运行时,由于悬挂点及载荷偏离 轿厢形心形成偏载力矩,因此造成侧向 力作用于导轨上。
当电梯失控限速器动作拉动安全钳夹紧 导轨使电梯停止运行,因此造成压力作 用于导轨上。使导轨受剪、 受压及受 弯而变形。
结构设计部分:
轿厢结构
轿厢架 底板 轿壁 轿门 轿顶
上梁 下梁 立柱 拉杆 连接件 斜梁
电梯轿厢效果图
Made by solidworks photo view 360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瞿天翔 07013234 机械电子工程(2)班
2011.4.24
课题简介:
本次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梯轿厢的结构 进行设计,力求在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的创 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电梯轿厢为I类乘客电梯,参照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标准设计。
整部电梯轿厢最大长宽高分别为1693×1600 ×3790 mm,所有构件均采用不低于Q235-A普 通钢材焊接而成。总重量为1085.45KG。
轿厢偏载时导轨的计算:
假设导轨中间受力,且 按静定梁模式计算。
安全钳动作时导轨的计算:
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以 ≥115℅额定速度向下运 动时,限速器动作,钢 丝绳提起安全钳拉杆, 安全钳楔块夹住导轨, 此力压到导轨上。
谢谢
下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轿厢的自重和额定载荷呈均布载荷 (q)作用于下梁上。
下梁由192(340)×160×80×30×6 的冷弯型钢加加强板组成。
下拖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下托梁由两根180×75×20×5的冷 弯槽钢组成。
斜拉杆的强度刚度计算:
当轿厢在装载乘员时,由于人 员的流动,造成电梯的偏载, 偏 载时斜拉杆以受拉的形式平衡 偏上行或以额定下行制动
Sx=S1
=(G
Q)(1+
a g
)
Sd=S2
=(Wd )(1-
a) g
② 载重启动下行或以额定上行制动
Sd=S1
= (G)(1
a) g
Sx=S2
=(Wd )(1
a) g
③ 空载启动上行或以额定下行制动
Sx=S1
=(G)(1
a g
)
Sd=S2
来自轿厢的力(G+Q)由轿底传给下梁, 其中一部分偏置载荷通过斜拉杆的拉力直 接传给立柱,再由斜拉杆传给下梁。下梁 用剪力、弯矩的型式将力传给下托梁。再 由下托梁用剪力、弯矩的型式传给钢丝绳, 以束力S1的形式来平衡(G+Q)。
因此,轿厢架的强度计算可把它看作由杆 件组成的静定框架结构。将来自钢丝绳的 拉力S1由下托梁、下梁用剪力、弯矩的形 式来承受,立柱上梁不参加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