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增加60%,需再次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增加5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 2倍,治疗费用亦显著增加。 • ——载自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美国)
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类型
• 切口浅部组织的感染 • 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天以内(无植入物)
或1年以内(有植入物) • 器官、腔隙感染
8
器官、腔隙的SSI
• 感染发生在手术30天以内(无植入物)或1年以内(有植入物), 且感染及外科手术有关,除切口以外的任何解剖部位,只要是手 术操作过或打开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另行戳孔引流管中有化脓性引流液。放置于器官或腔隙的。 • 2.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脓肿或感
6
不列入切口浅层组织的SSI
• 针眼处脓肿(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 外阴切开或新生儿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 感染的烧伤创面。 • 延伸至筋膜或肌层的切口SSI。
7
切口深部组织的SSI
• 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天以内(无植入物)或1年以内(有植入 物),感染及外科手术有关,以及感染涉及到切口的深部软组织 (如筋膜和肌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感染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 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10
手术切口及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
切口种类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染-感染切口
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1.5%--4.2% ‹10% 10%--20% 20%--40%
选用药物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曲松;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甲硝唑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染的其他证据。 • 4.外科医生或会诊的内科医生诊断为器官腔隙的SSI。
9
手术切口的分类
切口类型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染-感染切口
标准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 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 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 1.从切口深部引流出脓液但不是来自器官或腔隙部分。 •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同时病人具有下列
症状或体征之一:发热(>38℃);局部疼痛或肿胀(细菌培养 阴性除外)。 •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 织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 4.外科医生或会诊的内科医生诊断为切口深部组织的SSI。
术前备皮
• 只有当毛发确实会干扰手术时才备皮 • --术前备皮 • 自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研究表明剃毛可增加感染率 • --皮肤有划痕 • --有利于细菌聚集 • --剃毛可手术时间间隔的越长(最长24小时),感染率越高
16
关于手术部位备皮方法及切口感染率的关 系
• 备皮方法 • • 备皮时间 • • • 方法、时间 •
感染率相较非急诊的高
1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来源
• 空气5% • 手术人员35% • 患者皮肤50% • 手术器械植入物10%
1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 1.患者保温 • 2.做好相关疾病必要的治疗,控制血糖,非手术部位感染灶的治
疗。 • 3.术前的皮肤准备 • 4.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 • 5.手术室人员无菌物品准备合格 • 6.熟练的手术配合技巧,缩短手术时间 •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8.严重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 • 9.及时处理污染物品 • 10.任何可疑伤口换下的敷料都应做细菌培养及涂片,做革兰氏 15
时间;
1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 7.手术时间白天手术的感染率低于晚上,手术时间越长感染发生 率越高;
• 8.麻醉:全麻或局麻剂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增加感染率; • 9.手术操作技巧:术中轻柔的操作可保持组织良好的血供和抵抗
力,用反应最小的缝线、不留死腔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 10.术后引流:正确的留置引流管可降低感染率; • 11.切口的类型:感染随切口的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急诊手术的
4
5
切口浅部组织的SSI
• 感染发生在手术30天以内,仅涉及切口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
• 1.切口浅层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 2.从切口浅层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 3.至少有下列感染的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触痛、局部肿胀、
发红、发热各外科医生将切口浅层组织打开(切口细菌培养阴性 除外)。 • 4.外科医生或会诊的内科医生诊断为切口浅层组织的SSI。
外科手位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医院感染的10%——19%。 •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的经
济负担(造成住院时间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 • 手术部位感染率也是外科水平的表现
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手术入径以及手术脏器的感染。 • 大约2%-5%非腹部清洁手术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 20%腹部手术患者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较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留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
剃毛备皮 脱毛或不去毛 术前24小时以前 术前24小时以内 术前即刻 术前即刻剪毛 前1晚剪剃毛
5.6% 0.6% >20% 7.1% 3.1% 1.8% 4.0%
17
手术预防抗菌药物选择
手术名称 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乳房手术 头颈外科手术 经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术 腹外疝手术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包括用螺钉、 钢板、金属关节置换)
1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 1.年龄: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易发生感染; • 2.病人的本身体质:肥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者易感染; • 3.胆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感染发生率,还可掩盖
感染而延误诊断; • 4.有远离切口的感染灶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 5.手术前住院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 6.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尽可能不去毛备皮或缩短备皮及手术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