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仁义礼智信.ppt

仁义礼智信.ppt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孔子提出“仁、义、礼”,
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 信” ,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 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 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
——
仁 者
,





《 礼
焉 。


服 四 制 》

—— —— ——
礼 , 履 也
。 所 以 事
神 致 福 也
《。 说 文 》
夫 礼 , 天
之 经 也 ,
地 之 义 也
《, 左民 传之 》行
也 。








《 论
礼 。


“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 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禮,示人如弯曲
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 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 之精要在于曲。
们“敬事而信”。
为而不有心于作为。”
忠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被 看作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 忠义”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但 那主要是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是跟本 的思想. 所谓忠,说白了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桃园结义的誓词是“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 有恩报效
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
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是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2.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 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 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诚不但是
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3.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 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 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 语。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
3。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 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 重要组成部分。
睿智
睿智,亦作“
睿知
”见识卓越,富有
远见,聪慧;明智。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
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
儒 行 》
·
——





《 礼 记
之 仁 。
经 解 》
“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 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 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 为己,即为仁。儒家 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 为仁。
·
——









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
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
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
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
“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
“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
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
“五常”之中。
诚信
1.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 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诚信、
《 荀 子
荣 辱 》
利 而 后 义 者 辱 。
·
——
义 以 生 利 , 利 以 丰 民 《。 国 语
晋 语 》
·
——
义 , 志 以 天 下 为 芬 。
《 墨 子
经 说 上 》
“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 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
义。古字義,离不开我,
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 是非,在人家需要时, 及时出手,帮人家一 两下,即为义。
礼和
1。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 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 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 的标准和要求。
2。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 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 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 行之一在封建时代。
, ——
信 言 合 于 意 也 。
《 墨 子 经 》
·
——
定 身 以 行 事 谓 之 信 《。 国 语
晋 语 》
·
——
民 不 求 其
所 欲 而 得
之 《谓 礼之 记信 经。


“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 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 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 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 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 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 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当然不会骗人。
谈谈你心中的
仁,义,礼,智,信
仁爱
1.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信”为基础,与理想 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2.西方的“仁爱”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符 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宽仁慈爱;亲爱。 3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
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4所谓的仁,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 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 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 情感。所以说:“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
·
——
志 不 强 者 智 不 达 。 《 墨 子
修 身 》
——
, ——
吾 生 也 有 涯


庄 子 《

也 无 涯 。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老明 子。 《
道 德 经 》
“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 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 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 道不远人即为此智。
智 古代人们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