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17.0分)1.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棕色为显性性状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2.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3.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的表现型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 RrMm、RrmmB. RrMm、RRmmC. RRMm、RrmmD. RRMM、RRmm5.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 13:2:1B. 49:14:1C. 1:2:1D. 9:6:16.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 2:1B. 3:1:1C. 4:2:2:1D. 9:3:3:17. 已知A 与a 、B 与b 、C 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88. 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38 9. 已知基因ABC 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 ,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 ,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 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_C_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A. 18 38B. 116 38C. 116 316D. 18 316 10.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1. 人类的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如表所示。

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

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A. 14;38B. 14;34C. 18;38D. 18;341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 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1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14.某县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有1600人,求人群中一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A. 3/16B. 3/25C. 4/25D. 1/71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16.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有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色盲,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A. 1/2B. 1/ 8C. 3/8D. 1/417.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 364B. 564C. 1264D. 1564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8.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9.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Ⅰ-2产生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20.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

纯合的两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1)玉米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实验2早熟和晚熟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确定显隐性方法: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

2.由题意可知,后代同时出现棕色和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

A.亲本只有黑色一种表现型,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棕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B.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B错误;3C.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即用测交法,C正确;D.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可能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也可能是其它情况,D错误。

故选C。

2.答案:B解析: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实验结果,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B正确;C、F1产生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雄配子数目多,C错误;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利用假说进行演绎推理,D错误。

故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 错误;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