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型高分子材料第六章——高分子分离膜
新型高分子材料第六章——高分子分离膜
16
电渗析过程
17
阳极室
浓缩室
淡化室
浓缩室
阴极室
+ + + Cl+ + +
阳极 阳膜
Na+ Na+
ClClNa+ Na+
ClNa+
- - ClNa+ Na+
-
Cl-
Cl-
-
- -
阴极
阴膜
阳膜
阴膜
注意: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并不是起离子交换的作用,而是 起离子选择透过性作用。 18
海水的淡化
19
3)液膜分离 液膜与料液和接受液互不混溶,液液两相 通过液膜实现渗透,类似于萃取和反萃取的组 合。溶质从料液进入液膜相当于萃取,溶质再 从液膜进入接受液相当于反萃取。
生物物质组分
25
6.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电子、电力、 冶金、轻纺、海水淡化等领域广泛使用
26
海水 浓水
过滤
沉降
钠离子交换柱去除高价阳离子
逆渗透
淡水
27
反渗透纯水设备
28
6.4 高分子功能膜的分类
1. 按膜的材料分类
膜材料的分类
类 别
纤维素酯类
膜材料
纤维素衍生物类 聚砜类 聚酰(亚)胺类
举
例
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聚砜,聚醚砜,聚芳醚砜,磺化聚砜等 聚砜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含氟聚酰亚胺等 涤纶,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腈等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非纤维素酯类 聚酯、烯烃类 含氟(硅)类
其他
壳聚糖,聚电解质等
29
2.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 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3. 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分类 根据分离膜断面的物理形态不同,可将其分 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复合膜、平板膜、管式膜、 中空纤维膜等。
4
膜分离-半透膜
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透 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薄膜
的总称。
例如: 细胞膜、膀胱膜、肠衣等
5
终端过滤
6
错流过滤
7
8
例如:果汁、酒的消毒与澄清
澄清果蔬汁加工工艺
超滤
9
6.2 膜分离过程
1)过滤分离
利用组分分子的大小和性质差别所表现出透过膜 的速率差别,达到组分的分离。属于过滤式膜分离的 有 超滤(Ultrafiltration,UF,孔径0.1~1um)、微滤
40
Du Pont公司生产的DP-I型膜即为由此类膜材料 制成的,它的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O n H2N C NH NH2 + n Cl O C O C Cl
DMAC NH
O C NHNH
O C
O C
n
41
(iii)芳香杂环类 ① 聚苯并咪唑类 如由美国Celanese公司研制的PBI膜即为此种 类型。这种膜材料可用以下路线合成:
30
31
6.5 膜材料及膜的制备
膜材料
用作分离膜的材料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有 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原则上讲,凡能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均可用于制备分离膜。但实际上,真正成为工业化 膜的膜材料并不多。这主要决定于膜的一些特定要 求,如分离效率、分离速度等。此外,也取决于膜 的制备技术。
概述
对于高层次的分离,如
分子尺寸的分离、生物
体组分的分离等,采用
常规的分离方法是难以 实现的,或达不到精度, 或需要损耗极大的能源 而无实用价值。
3
常见的分离方法
6.1
功能膜的概念
概述
功能膜是指具有选择性传递物质的一类高分子薄膜材料。 可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精制等,既省能又无污染。 膜的形式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被膜分割的 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 膜至少具有两个界面,膜通过这两个界面与被分割的两 侧流体接触并进行传递。分离膜对流体可以是完全透过性 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
易
难
聚酰亚胺溶解性差,制膜困难,因此开发了可 溶性聚酰亚胺,其结构为:
O C N C O CH CH C O CH2 CH2 O C N R n
45
(iv)离子性聚合物 离子性聚合物可用于制备离子交换膜。与离子 交换树脂相同,离子交换膜也可分为强酸型阳离子 膜、弱酸型阳离子膜、强碱型阴离子膜和弱碱型阴 离子膜等。在淡化海水的应用中,主要使用的是强 酸型阳离子交换膜。 磺化聚苯醚膜和磺化聚砜膜是最常用的两种离 子聚合物膜。
36
(2)主要的非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i)聚砜类 O 聚砜结构中的特征基团为 S ,为了引入亲水基 O 团,常将粉状聚砜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用氯磺酸进行 磺化。 聚砜类树脂常用的制膜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等。
37
聚砜类树脂具有良好的化学、热学和水解稳定性, 强度也很高,pH值适应范围为1~13,最高使用温度 达120℃,抗氧化性和抗氯性都十分优良。 因此已成为重要的膜材料之一。这类树脂中,目 前的代表品种有:
33
1. 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纤维素是由几千个椅式构型的葡萄糖基通过1, 4-β-甙链连接起来的天然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其结构式为:
H
CH2OH
H O H H OH H
CH2OH
H OH OH H
O H
OH H O H O
H
CH2OH
H OH H
O H H
H O H
n_ 2 2
OH H H
OH H
CH2OH
新型高分子材料
王玉海
化学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
1
第六章 高分子分离膜
6.1 概述 6.2 膜分离过程 6.2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内容 6.2 高分子功能膜的分类 6.2 膜材料及膜的制备 6.2 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
2
6.1
筛分 过滤 萃取 离心 蒸馏 重结晶 柱层析 膜分离 色谱分离 离子交换
38
CH3 聚砜 [ O C CH3 O 聚芳砜 [ S O O 聚醚砜 [ S O O 聚苯醚砜 [ O S O O ]n O O S O O
O S O ]n
]n
O ]n
39
(ii)聚酰胺类
早期使用的聚酰胺是脂肪族聚酰胺,如尼龙-66等 制成的中空纤维膜。这类产品对盐水的分离率在80 %~90%之间,但透水率很低,仅0.076 ml/cm2· h。 以后发展了芳香族聚酰胺,用它们制成的分离膜, pH适用范围为3~11,分离率可达99.5%(对盐水), 透水速率为0.6 ml/cm2· h。长期使用稳定性好。由于 酰胺基团易与氯反应,故这种膜对水中的游离氯有 较高要求。
H2N H2N NH2 + n NH2 O O C O C O
OH N C N H N H N C + 2n + 2 n H2O
n
42
② 聚苯并咪唑酮类 这类膜的代表是日本帝人公司生产的PBLL膜, 其化学结构为:
N C O NH SO2 HN N C O n
这种膜对0.5%NaCl溶液的分离率达90%~95%, 并有较高的透水速率。
32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 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从品种来 说,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 多种已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以日本为例,纤 维素酯类膜占53%,聚砜膜占33.3%,聚酰胺膜 占11.7%,其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 类材料在膜材料中占主要地位。
非电解质, 离子交换膜 大分子物质 难渗透性气 均相膜、复合 体或蒸汽 膜,非对称膜 难渗透性溶 均相膜、复合 质或溶剂 膜,非对称膜 溶剂 乳状液膜、支 撑液膜
24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 • • • • 成本低 特别适用于 能耗少 效率高 无污染 可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性质相似组分
同分异构体组分
热敏性组分
(Microfiltration,MF,孔径1~100nm)、纳滤
(Nanofiltration,NF,孔径0.5 ~5nm)等;
10
11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 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就 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 • 选择吸附,溶解-扩散机理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推动力
传递机理
透过物
截留物
膜类型
纤维多孔膜 非对称性膜 复合膜
压力差 颗粒大小形状 水、溶剂溶解物 悬浮物颗粒 压力差 压力差 压力差
分子特性大小 胶体和超过截留 水、溶剂小分子 形状 分子量的分子
离子大小及电 水、一价离子、 有机物 荷 多价离子
溶剂的扩散传 水、溶剂 递
溶质、盐
烯、聚丙烯酰胺等。共聚物包括:聚丙烯醇/苯乙烯
磺酸、聚乙烯醇/磺化聚苯醚、聚丙烯腈/甲基丙烯 酸酯、聚乙烯/乙烯醇等。聚乙烯醇/丙烯腈接枝共 聚物也可用作膜材料。
48
膜的制备
膜的制备工艺对分离膜的性能十分重要。同样
的材料,由于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控制条件,其性能
差别很大。合理的、先进的制膜工艺是制造优良性 能分离膜的重要保证。 目前,国内外的制膜方法很多,其中最实用的 是相转化法(流涎法和纺丝法)和复合膜化法。
12
13
Na+0.37nm
(0.2 nm)
14
过滤式膜分离
15
2)渗析式膜分离
料液中的某些溶质或离子在浓度差、电位差的
推动下,透过膜进入接受液中,从而被分离出去。 属于渗析式膜分离的有渗析和电渗析等。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在电场中交替装配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膜, 在电场中形成一个个隔室使溶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 分离或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