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化学辅导:无机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2017年中考化学辅导:无机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2017年中考化学辅导:无机化学反应一般原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2、H2、C、S、P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Cu、Na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CO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2O3、CuO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H2SO4、HNO3、HCl为代表的酸,以NaOH、Ca(OH)2为代表的碱,以NaCl、CuSO4、Na2CO3、CaCO3为代表的盐。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用下图描述。

在初中化学中,通常把常见无机物分成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五大类。

从结构和性质角度来分析,把无机物分成以下几类可能更合理些:①金属(包括游离的金属单质和合金),②非金属(非金属单质),③碱性物质(包括碱性氧化物和碱,基本上都是离子化合物),④酸性物质(包括酸性氧化物和酸,基本上都是共价化合物),⑤盐(都可以看成是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的反应产物)。

同一类物质一般有相似的性质,由于无机物种类不多,所以貌似复杂纷繁的无机化学反应,大多数可以归纳到以下三大类反应。

①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性质对立的这两类物质,一般都能反应,反应生成盐或盐和水。

②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一般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

③氧化还原反应在结构上容易得电子的物质和容易失电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中,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大部分属于前两类化学反应,但都是以个别反应为示例,未形成一般性规律,使我们无法用来分析高中阶段所接触物质的基本性质。

而反应物涉及单质的反应大多数为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本质的理解也不作为要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正是高中阶段接触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规律。

下面,我们将着重补充有关前两类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必修1中常见无机物的化学性质。

1.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反应(1)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碱性物质包括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除氨水外,结构上都可看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OH-或O2-构成,状态上一般都是不挥发性固体。

酸性物质包括酸和酸性氧化物,酸又可分为无氧酸(如盐酸HCl、氢氟酸HF、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和含氧酸(如H2SO4、HNO3、H2CO3、H3PO4、高锰酸HMnO4、次氯酸HClO),无机含氧酸都是酸性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氧化物又可分为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等)。

酸性物质在结构上一般都是由分子构成(少量的直接以原子构成,如B2O3、SiO2),在水分子作用下,酸分子可被离解成氢离子和其他阴离子;酸性氧化物在水中并不会被直接离解成阴阳离子,但部分酸性氧化物会与水化合形成酸。

中学阶段,大多数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都是气体(P2O5、B2O3、SiO2是固体),而金属酸性氧化物大多是固体。

(2)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反应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之间可发生以下四种反应类型: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酸性氧化物+碱===盐+水碱性氧化物+酸===盐+水酸+碱===盐+水从中可以看出,当反应物中只有氧化物时,生成物只有盐;而反应物中有酸或碱时,生成物是盐和水。

酸性物质跟碱性物质,两者的性质对立越强烈,也就是反应物间酸碱性差异越大,反应越容易发生。

弱酸性物质和弱碱性物质,往往较难发生反应,如碳酸和氢氧化铁就不发生反应。

①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生成含氧酸盐酸碱性对立越强烈,两种氧化物间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就越容易发生,反过来,生成的含氧酸盐就越稳定,越难分解。

参加反应的两种氧化物中,如果有一种是强酸性或强碱性的,反应往往都能进行。

Na2O+CO2===Na2CO3(Na2O是碱性较强的物质,对应水化物为烧碱)CaO+CO2===CaCO3(CaO是碱性较强的物质,对应水化物为熟石灰)CuO+SO3===CuSO4(SO3酸性较强,对应水化物为硫酸)如果两种氧化物的酸、碱性都不强,它们一般不能发生反应,例如氧化铜跟二氧化碳就不能直接化合。

在这种反应类型中,人们还发现,极难挥发的酸性氧化物(如P2O5、B2O3、SiO2,其中SiO2熔点高达1 700 ℃左右,极高温度下也不挥发)跟碱性氧化物混合强热时能化合生成对应盐。

如钢铁冶炼中的高温造渣反应,本质是SiO2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SiO2===CaSiO3 FeO+SiO2===FeSiO3②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性质对立越强烈,反应越容易。

不溶性碱性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往往是弱碱,碱性较弱)一般不能跟极弱的酸(如碳酸、次氯酸HClO)反应。

碱性氧化物遇酸时,结构中的氧离子跟H+结合生成水,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成盐。

强酸能跟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工业生产中常利用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锈斑,例如:Fe2O3+6HCl===2FeCl3+3H2OCuO+H2SO4===CuSO4+H2O醋酸这类较强的弱酸,也几乎能跟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如:Fe2O3+6CH3COOH===2(CH3COO)3Fe+3H2O③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一般生成盐和水。

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可以看成酸性氧化物先跟水反应变成酸,酸再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2NaOH+CO2===Na2CO3+H2O(Na2CO3读作碳酸钠)2NaOH+SO2===Na2SO3+H2O(Na2SO3读作亚硫酸钠)两者性质对立越强,反应越容易,不溶性氢氧化物(大多为弱碱)一般不跟极弱的酸性氧化物(如CO2、SiO2)反应,像SiO2这种极弱的不溶性酸性氧化物跟强碱作用时反应也很慢,与强碱共熔时才有很好的反应,如硅酸钠、硅酸钾等盐常利用二氧化硅跟强碱共熔制备,硅酸钠、硅酸钾的水溶液有很强的粘性,俗称水玻璃,是常用的无机矿物胶。

2NaOH+SiO2强热(=====)Na2SiO3+H2O2KOH+SiO2强热(=====)K2SiO3+H2O其实,碱和酸性氧化物要生成盐和水,碱必须相对过量,酸性氧化物少量。

如果反应中酸性氧化物过量,而碱不足时就只能生成酸式盐,如NaOH+CO2===NaHCO3(NaHCO3读作碳酸氢钠)NaOH+SO2===NaHSO3(NaHSO3读作亚硫酸氢钠)[试一试] 1.写出氨水(NH3·H2O)和CO2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两种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此可见,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物与其相对量有关,相对量不同,生成的盐也不同,导致基于此类反应的有关实验制备、化学计算更趋复杂。

④酸跟碱的反应酸跟碱的反应,本质上是酸组成中的H+与碱组成中的OH-结合成水,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成盐。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又称为中和反应,它是最典型的复分解反应之一。

NaOH+HCl===NaCl+H2ONaOH+HClO===NaClO+H2O(HClO读次氯酸,为弱酸)NaOH+CH3COOH===CH3COONa+H2ONaOH+HNO2===NaNO2+H2O(HNO2读亚硝酸,为弱酸)2NaOH+H2SO4===Na2SO4+2H2O酸和碱的性质对立越强,反应越容易,一般只有极弱的酸跟极弱的碱之间才不会反应,其他酸和碱一般都能反应,例如不溶性氢氧化物一般不溶于碳酸、硅酸等极弱的酸溶液。

2.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碱、酸和盐在水溶液里全部或部分电离成离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可两两反应。

其中酸和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生成水是相互间反应的基本条件。

另外,酸和盐、碱和盐也能发生反应,其反应规律分别如下。

(1)酸和盐的反应在中学阶段,我们所接触的酸以可溶性酸为主,溶质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当向其中加入盐时,只要其中任何一种离子的浓度能降低,盐和酸的反应就能发生。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因为碳酸钠在水中可电离出碳酸根离子,它和H+能快速结合成不稳定的碳酸,分解成CO2和水,导致该反应发生。

同样,加入碳酸钙或碳酸钡固体时,虽然固体溶解度不大,但溶解部分电离产生的碳酸根仍能和H+结合,所以照样可以反应,不过相同条件下产生气泡不如碳酸钠剧烈。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Na2CO3+2HCl===2NaCl+CO2↑+H2OBaCO3+2HCl===BaCl2+CO2↑+H2O在硫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时,醋酸钠在水中可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它和H+结合形成醋酸(一种弱酸,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这将大大降低了H+浓度,促成反应进行到底。

次氯酸钠、磷酸钠等弱酸盐和硫酸、盐酸等强酸的反应原理与此相似,习惯上被初中化学教师概括为强酸制弱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2NaClO+H2SO4===Na2SO4+2HClO[试一试] 2.一定条件下,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混合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反应方程式,说明反应充分进行的理由。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新制的饱和氢硫酸(H2S、二元弱酸)时,能观察到黑色沉淀,表明二者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H2S===H2SO4+CuS ↓该反应的发生证明,弱酸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生成强酸,所以“强酸制备弱酸”规律是有缺陷的、不严密的、有条件的。

从本质上看,硫酸铜电离产生的Cu2+能和氢硫酸部分电离产生的S2-形成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的CuS沉淀,铜离子浓度降低,反应能够发生。

从表面看,这一反应发生的理由仍然是因为生成物出现了不溶性沉淀物,降低了离子浓度。

(2)碱和盐的反应一定条件下,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往往被用来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其反应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3NaCl。

工业生产中,通过向氢氧化钙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制备烧碱,其反应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向氯化铵稀溶液中加入烧碱固体,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这是铵盐的一个重要性质,其反应方程式是NH4Cl+NaOH===NaCl+NH3↑+H2O。

一般来说,盐和碱的反应中,两种反应物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如果都不溶解,反应将很难进行。

(3)盐和盐的反应酸和酸、碱和碱、盐和盐理论上也可能发生反应,酸和酸、碱和碱的反应,反应原理复杂,在高中化学中会逐步接触个别案例;而盐与盐的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已有接触,在高中会增加更多案例。

如我们熟知的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被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氯化钡和硫酸钠的反应,被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混合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目前所接触的案例中,大多数盐和盐的反应均发生在两种可溶性盐之间,在高中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会学习不溶性盐和另一种可溶性盐溶液之间的反应,如分析化学中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硫酸钡固体,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转化为可溶于酸的碳酸钡,这种反应方式常被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废水处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