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18呼和浩特]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与之相符的是(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2.[2018山西]安娜是1930年毕业的一名美国大学生,当她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政府无限量免费供应牛奶面包”C.“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3.[2018长沙]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A.经济大危机前夕B.罗斯福新政时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D.新经济时代4.[2018广东]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这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B.美国独立战争C.罗斯福新政D.第三次科技革命5.[2018青岛]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
”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工业的调整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消除经济危机6.[2017河南B卷]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下面属于救济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B.制定企业竞争法规C.调节农业生产D.采取社会保障措施7.[2018连云港]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A.恢复了银行信用B.弥补了农业损失C.加强了政府调控D.提供了就业机会8.[2017达州]1929年10月,美国国内股票的暴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
“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哪一措施直接改变了这一状况( )A.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B.实行救济与保护劳工权利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D.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9.[2018郑州适应性训练]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的提案,成立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在全美建立了1500个工作营地,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绿化造林、森林防火、水土保持、道路维修等多方面的劳动;保护队人员在工作营地住宿免费,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必须寄回家中以补贴家人生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维护了社会秩序③增加了就业机会④缓解了经济危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2018濮阳一模]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历史上将这种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巴黎和会11.[2017信阳二模]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美国国务卿曾与日本驻美大使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承诺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美国也未曾考虑过制裁日本。
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实质是( )A.绥靖政策B.美国致力于世界和平C.美、日关系友好D.美国不插手亚太事务12.[2018洛阳一模]这场战争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
“这场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朝鲜战争D.美苏冷战13.[2017山西]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A.苏德战争爆发B.决战斯大林格勒C.诺曼底登陆D.苏联红军进攻柏林14.[2017河北]下图所示内容是某次战役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15.[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 罗斯福曾在“炉边谈话”中说:“如果我们今天尽全力去支援正在反击轴心国进攻的国家,那么合众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就小得多;而如果我们默许他们的失败,屈从于轴心国的胜利,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下一阶段战争中的攻击对象。
”当合众国成为攻击对象时( )A.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出现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16.[2017焦作一模]下面漫画所反映的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 )A.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B.世界人民共同打击法西斯C.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与巩固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17.[2019原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
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
标志着“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事件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攻克柏林C.诺曼底登陆D.莫斯科保卫战18.[2018广东]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时间概况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2018安阳二模]下图中出现两个德国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凡尔赛条约》有关德国领土、军事等问题的决议B.经济危机打击下,希特勒纳粹党上台造成德国分裂C.诺曼底登陆作战后,德国分别被美国和苏联占领D.雅尔塔会议关于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的规定20.[2019原创] 此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
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
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有误的是( )A.此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赢得战争胜利B.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的贡献C.材料中出现的“西方三大盟国”即三国同盟D.此时美国准备建立的“战后组织”是联合国21.[2019原创](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昨天, 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罗斯福对什么事件的描述?为了应对该事件,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2)根据材料二,在“这个耻辱的日子”爆发了什么事件?罗斯福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应对?(2分)(3)综合以上探究,罗斯福的两次应对措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应当如何评价罗斯福的功绩?(2分)22.[2018安徽改编](6分)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战场示意图(1)上图中A、B两处发生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分)(3)指出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图中所示地区政治局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分)1.[2017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改编]1930年美国失业人数达420万,1931年攀升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达到1500万—1700万。
这一现象( )A.导致美国的社会矛盾尖锐B.说明罗斯福新政成效显著C.表明资本家无怜悯之心D.标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2.[2019原创]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以下能够体现歌曲观点的是( )①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②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③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④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19原创]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
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
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也于12月9日对日宣战。
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
这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D.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4.[2019原创]1945年某次会议达成以下协议:“(1)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这主要反映了本次会议(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B.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C.有利于联合国的建立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参考答案:过关检测1.D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1929年在美国爆发)对美国造成的危害。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故选D。
2.A 【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30年”。
1929年美国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造成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故选A。
3.B 【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故选B。
4.C 【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35年初”“1933年”。
为挽救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取得一定的成效,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失业人数减少。
故选C。
5.B 【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维护资产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