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复习提示:(1)考生拿分的章节,力争做到非常熟练,又分必得。
(2)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和判断(3)考试分值预计13-15分(4)重点在经济纠纷解途径: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诉讼(5)2011年不排除不定项选择题中涉及民事诉讼和行政复议的知识点。
考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概念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指法的整体,是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法是指一种文件,也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判断)2、法的本质(P1)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2、法的特征(P2)(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解释】(1)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2)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判断,注意限定词)【例题1·单选题】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质的是( )。
(2002年)A、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答案】A【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2008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例题3·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解析】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例题5·判断题】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答案】错误【解析】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例题6·判断题】法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答案】错误。
【解析】法具有国家强制性,道德具有舆论强制性。
考点二、法律关系(★★★★)1、概念法律关系,是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P3,考试通常会涉及教材中的例子)(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解释】(1)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公民是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主体,由公民组成的特定主体,如个体户、农户、合伙人,也可参与某些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
(2)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政党和事业团体。
(3)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惟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4)外国企业、华侨、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属于车船税的纳税人。
3、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注意教材例子)(P4)(1)是指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法律义务是约束,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法律权利是自由,比如继承权4、法律关系的客体(P5,注意教材的例子)(1)物(2)非物质财富(3)行为(4)人身【解释】(1)客体是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能够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备的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2)物包括:①自然物:土地、森林②人造物:机器、建筑③货币和有价证券④没有形态的如天然气和电力。
(3)非物质财富包①知识产品:著作、发明、发现和设计;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4)行为包括:①生产经营行为(如签发票据、招录员工);②经济管理行为;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
(5)人身不包括活的人体,肢体可以入如:贾某与某医院签订协议,承诺自己死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赠给该医院,该遗赠关系的客体是眼角膜(人身的一部分)。
(6)某些经济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土地使用权作为经济权利(属于内容的范畴),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就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5、法律事实(1)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法律规范和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
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行为(2)法律事件(P6)①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3)法律行为(P7)①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即行为的法律性质不同,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②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③根据行为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分为: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
④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⑤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⑥根据行为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解释】(1)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考生应注意在多选题中“行为和事件”的区别以及行为的分类标准。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0年)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合伙企业D、个人独资企业【答案】ABCD【解析】根据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所以本题答案是ABCD.【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2006年)A、土地使用权B、发明C、劳务D、产品【答案】ABCD【解析】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土地使用权(合同标的)就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2007年)A、公民B、企业C、物D、非物质财富【答案】AB【解析】选项CD属于客体。
【例题4·多选题】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2008年)A、所有权B、纳税义务C、经营管理权D、服兵役义务【答案】ABC【解析】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的内容,但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9年)A、自然人B、发明专利C、劳务D、物质资料【答案】BCD【解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选项D)、非物质财富(选项B)、行为(选项C),选项A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阳光B、房屋C、经济决策行为D、荣誉称号【答案】BCD【解析】(1)选项A:阳光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属于物的范畴;(2)选项B:属于物的范畴;(3)选项C: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D:属于非物质财富的范畴。
【例题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A、著作B、荣誉称号C、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D、人的眼角膜【答案】ABCD【解析】(1)选项A: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知识产品”;(2)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道德产品”;(3)选项C: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D:属于“人身”的范畴。
【例题8·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2005年)A、订立合伙协议B、签订合同C、签订和解协议D、签发汇票【答案】ABCD【例题9·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A、纵火B、签订合同C、爆发战争D、签发支票【答案】C【解析】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其中选项A属于违法行为。
【例题10·单选题】根据法律行为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不同,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
A、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B、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C、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D、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答案】C【例题11·判断题】只有合法的行为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产生( )【答案】错误考点三、法的形式和分类(★★★)(P8)政府规章。
2、法的分类(P10)(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法(6)以法律运用的目的不同分为:公法和私法【例题1·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2010年)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答案】B【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2004年)A、宪法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C、国际条约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答案】A【例题3·单选题】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
(2005年)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答案】B【解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例题4·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答案】B【解析】(1)选项A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3)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4)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